(共28张PPT)
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1.能正确解读统计图表,从中获取必要、准确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决策;(重点、难点)
2.正确认识与处理生活中常见的不规范统计图带来的错误信息,提高对统计图表的认识能力.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讲授新课
统计图表反映了被描述对象的重要内容和数据情况,它简单明了,有利于我们把握数据的特点,统计图还能直观、生动地传递信息.
问题1:2011年4月29日,某报在刊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时,还附发了下面一组统计图: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上图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反映我国大陆人口构成情况的?
(2)上图中哪几项把第六次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了对比?
(1)从男性、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及城镇、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两方面反映我国大陆人口构成情况.
(2)总人口、60岁及以上老人的人数、流动人口这三项把第六次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了对比.
例1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1年这些海域共发生赤潮多少次?
(2)哪个海域发生的赤潮最少?发生的赤潮最多?你认为哪个海域的环境需要治理?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国部分沿海省(直辖市)赤潮发生的次数,所以这些海域赤潮共发生的次数是:26+17+14+6+4+3+2+2+2+1=77(次)
(2)在这些海域中,发生赤潮的次数以浙江最多,达到26次,海南最少,为1次,从赤潮发生 的次数多少来看,浙江、
辽宁、广东等省海域的
环境需要治理.
由统计图表获取信息的步骤:
1.看统计图表特征;
2.读统计图表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
3.寻找出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或规律;
4.对统计图表的数据与信息作分析、推测,为对解决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提供依据.
归纳总结
做一做
某地发生地震后,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积极向灾区捐款.下图是该班同学捐款的条形统计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所获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与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相符即可).
该班有50人参与了献爱心活动
[解析]根据条形图中每组捐款人数得出总人数即可.
该班有(20+5+10+15)=50(人)参与了献爱心活动.
所以该班有50人参与了献爱心活动(答案不唯一).
归纳:图表反应的信息有两类:一是能直接从图表中看出;二是通过具体分析思考才能得出.
发行量/万份
问题2 A市晚报刊出了下列统计图做发行宣传
(1) 从图中你得到了怎样的信息,你同意晚报的宣传吗?
A市2010年报纸发行量统计
早报
晚报
快报
时报
报纸
19
20
24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早报
晚报
快报
时报
报纸
0
8
4
12
16
24
20
32
28
发行量/万份
(2)根据图中报纸的发行量,A市时报刊出了另一幅统计图:
A市2010年报纸发行量统计
19
20
24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早报
晚报
快报
时报
报纸
0
8
4
12
16
24
20
32
28
发行量/万份
早报
晚报
快报
时报
发行量/万份
比较晚报和时报刊出的两幅统计图以后,有什么感受?该市几家报纸发行量的差别大吗?
为什么两幅统计图表示的数据相同,却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归纳 某些统计图的绘制并不准确,特别有些纵坐标刻度不是从“0”开始的统计图往往会引起直觉错误,从而导致人们对问题作出________甚至________的判断.
注意 1.要避免统计图的误导,首先要仔细观察统计图,其次要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等一定要重视它的普遍性、代表性、公正性,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夸大局部的作用.
数据的来源
收集方式
描述形式
不合理
错误
解:(1)从图形上直观地看可得甲产品价格增幅较大,但仔细分析,甲是从40元上升到50元,增加了10元,而乙产品价格是从40元上升到60元,增加了20元,所以乙产品价格增幅较大.
(2)图①中纵坐标单位长度不一致;图②中纵坐标不是从0开始的.
当堂练习
1.下图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 ),蛋黄的质量约占( ).如果一个鸡蛋重80克,那么这个鸡蛋中的蛋白重( )克.
15%
32%
蛋白的质量为:80×53%=42.4(克)
42.4
2.在“阳光体育节”活动中,某校对七(1)班、(2)班同学各50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B.喜欢足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C.喜欢羽毛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D.喜欢篮球的人数(2)班比(1)班多
50×16%=8
50×14%=7
50×40%=20
C
3. 根据以下图表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2014~2016年某省常住人口统计表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常住人口(万人) 822 832 841
(1)2016年该省生产总值是2009年的________倍(精确到0.1);
(2)2016年该省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________%,第一产业的产值为________亿元(精确到1亿);
(3)2016年该省人均生产总值为________元(精确到1元),比上一年增长________%(精确到0.1%).
(注: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的产值+第二产业的产值+第三产业的产值)
1.8
31
381
14625
15.6
[解析]
(1)由条形图中的数据,得1230÷693≈1.8;
(2)由扇形图得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31%,从而有1230×31%≈381;
(3)由统计表和条形图,得123000000000÷8410000≈14625,计算出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约为12656元,即可算出2016年比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的百分率约为15.6%.
4.根据下表数据绘制的两幅折线统计图,表示某股票的价格变化情况.
哪一幅图显示的增长幅度可能给人以误导?
造成误导的原因是什么?
2014
2015
2016
2017
2014
2015
2016
2017
18
20
40
30
20
10
0
24
22
26
28
30
·
·
·
·
·
·
·
·
图1
图2
(1)图2可能给人以误导.
(2)图2统计图表示的数据不是从0开始的.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股票最高价格/元 20 21 23 27
课堂小结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统计表:由表格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条形统计图:通过条形图的高度来获取数据信息
折线统计图:从数据的变化趋势来获取数据信息
扇形统计图:从百分比或圆心角读数来获取数据信息
获取信息的步骤:
一看(图表特征)
二读(图表数据信息)
三找(变化趋势或规律)
四计算(计算图表数据,推测应用)
对错误图表的判断修正
对统计图表的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