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毛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2、理解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
3、体会长征精神,懂得不畏艰险的道理。
时间 国民党军人数 共产党军人数 红军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0 万 4万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红军胜利
第二次 20万 5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朱德
周恩来
第五次 1933年
至
1934年 100万 8万 博古、李德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红军失败
五次“围剿”力量对比表
一、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长征的经过:
性质:战略转移
红军不怕远征难
经过:
1934、10-1936、10
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解放遵义
中 央
于都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突破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陕甘宁
将台堡
冲破四道
封锁线
湘
江
遵 义
乌 江
渡过乌江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1935年1月
1、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14年
转折点
幼稚
成熟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赤水
中 央
于都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突破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将台堡
冲破四道
封锁线
湘
江
遵 义
乌 江
渡过乌江
金
沙
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渡
河
大
爬雪山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草地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红军不怕远征难
经过:
1934、10
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缴计划)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军)
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和红一;三方主力会师)
连一连(红军长征中在下列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湘江 解放遵义,召开会议
乌江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赤水河 飞夺泸定桥
金沙江 与敌人恶战,损失惨重
大渡河 跳出敌人包围圈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2、恶劣的自然条件。
1、敌人的围追堵截
3、缺少粮食给养。
红军长征胜利
标志
时间
地点
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三、长征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
勇于吃苦、不怕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求真务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瑞金出发
原因
结果
经过
长征精神
生生不息
第17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被称为当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文家市会议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3、在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下列行动的顺序是( )
①强渡大渡河 ②渡过金沙江 ③四渡赤水河 ④飞夺泸定桥
⑤爬雪山、过草地
A. ③②①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③①②⑤④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A 张闻天 B 邓稼祥 C 毛泽东 D 王明
5、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
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6、 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7、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
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
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
答案
1B,2C,3A,4C,5D,6D
7(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
遵义会议,毛泽东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会宁会师
勇于吃苦、不怕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求真务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13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2、理解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
3、体会长征精神,懂得不畏艰险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本课难点是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地位。长征精神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创设法、图示意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2、学习方法
图中学史、观察法、自主探究、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展示毛泽东诗《长征》,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首诗展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目标展示:
(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能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的重大历史事件。?
(3)体会长征精神。
3、教学新课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出示表格:五次“围剿”力量对比表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教材中对原因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表格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识:
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地发动第五次“围剿”。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是本课的重点;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按照顺序学习长征路线,并配以插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大知识面。
然后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这个地方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那就是遵义会议。”一句话,过渡到对遵义会议内容的学习上。这是本课的重点。
遵义会议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然后利用示意图着重强调、分析总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继续引导学生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中发生在那些的历史事件及意义。
并利用连一连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5)以“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一句话转到分析困难上。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归纳①敌人的围追堵截;②恶劣的自然环境;③缺少粮食给养。
(6)以“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一句话过渡到对长征历史意义的学习上。
(7)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只是长征路上千千万万红军的典型代表,还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在他们身上同样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可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铺就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战士们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搏斗,与摆在他们面前的重重困难抗争,战士们就是克服了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身上表现出可贵的精神品质。请随军记者表达一下对红军战士精神的评价。学生讨论发言,我总结得出结论:长征精神:
勇于吃苦、不怕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求真务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4、课堂小结,以结构图表的形式对本课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加深记忆梳理。
5、课堂训练,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4年10月 从瑞金出发
过程: 转折: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
会师: 陕北会师:1935、10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结束: 会宁会师:1936、10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读诗词《长征》,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下课的散漫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二、提供资料,激发兴趣。由于书本上的内容较少,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我精心准备了一些资料,如历史图片、地图、影片等。图片有“赤水河”、“遵义会议旧址”、“大渡河雕塑”等,地图有动态“长征路线图”;图片“过雪山”、“过草地”。这些资料的加入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起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拉近学生与红军的距离,便于红军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诚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欠妥。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活跃;课堂组织讨论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