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走月亮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重点)
3. 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难点)
“走月亮”:
中秋夜,家家妇女都穿上新衣服,相约到街上走走。有的妇女甚至在月光下散步到鸡叫天明,仍然精神抖擞,据说这样做可以祛病延年。谓之“走月亮”。
洱海
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点苍山
点苍山共有雄峙嵯峨的十九峰,山顶上终年积雪,被称为“炎天赤日雪不融”,更奇妙的是,每两座山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由上而下,顺东流淌一直注入洱海。
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地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此时,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
哦,我明白了。
ò
哦,是怎么回事?
ó
吟哦。
é
哦
多音字
yuè
luǎn
俗
风
穗
稻
跃
出
鹅 卵
石
suì
sú
é
鹅
卵
哦
填
稼
葡
庄
跃
牵
俗
萄
qiān
é
luǎn
ò
tián
jiā
sú
yuè
pú
táo
zhuāng
我会认
海滩上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非常漂亮。
卵
不要漏掉点
luǎn
鹅卵石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
不要写成彳
风俗
sú
俗
填
不要少写一“横”
填空 填充 填写
组词:
tián
词语小游戏
葡萄
风俗
庄稼
鹅卵石
跃出
牵手
我和阿妈走月亮
风俗: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水车又转动了,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秋天的一个夜晚,在苍山洱海旁,“我”和阿妈“走月亮”。
时间
地点
事件
人物
我会想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1-3
4-5
6-7
8-9
我会写
róu hé
yuán pán
qiān shǒu
( )
( )
( )
xí sú
( )
柔 和
牵 手
习 俗
圆 盘
1
看拼音,写词语。
1.“鹅卵石”的 “卵”读“luǎn”,不读“luán”。( )
2.“田埂”的“埂 ”读“gèng”,不读“gěng”。( )
3.“稻穗”的“穗”读“shuì”,不读“suì”。( )
4.“风俗”的“俗”读“sú”,不读“xú”。( )
√
×
√
×
2
判断对错
月儿
月光
小星星
花瓣
明亮的
柔和的
新鲜的
闪闪的
连一连
3
(共27张PPT)
2.走月亮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主要写“我”和阿妈走月亮。那么“我”和阿妈走过了那些地方?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作者一起走月亮。
温故知新
风景美、浓浓的亲情、丰收的喜悦。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带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全文。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读几遍。
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我会读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考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排比
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增强了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也照亮了飘香的果园,还照亮了可爱的草塘。
月亮还会照亮哪些地方?
想一想
仿写描写月光的排比句。
月光如水,月光如画,月光如诗,月光如歌。我爱月光如水般的晶莹,我爱月光如画般的美丽,我更爱月光如诗如歌般的隽永。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拟人
给本无感情的景物,附上幸福、甜美、欢快的情绪,如流水绵绵流长。
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水塘、月亮和我们形成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
想一想为什么说“抱” 呢?
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像环抱着月亮一样。
仿照“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写一句拟人句。
*每一个小丘,都托起一个太阳。
仿写句子
自由读第6自然段,“我”和阿妈走啊走啊,来到田埂上,“我”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会读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设问
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比喻句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样子!
拟人
稻田
银毯
满地里的谷穗儿长得像狗尾巴似的,金黄金黄的,看着爱死人!
仿照上句写一句描写庄稼的比喻句。
仿写句子
秋虫唱歌,夜鸟拍翅膀,沟水汩汩。
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
听到
看到
一派丰收的景象。
闻到
果子的甜香
“我”和阿妈还会走过哪儿呢?小组合作朗读8、9自然段举手回答。
我会读
走过月亮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我和阿妈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边,走过打谷场……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借此来抒发“我”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感。
三次
结合生活经验谈感悟: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
*只要能和妈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感到幸福、快乐。
学了这篇课文,说一说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景色美、人情暖
本文写了秋天的一个夜晚,在苍山洱海旁,“我”和阿妈走月亮。体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抒发了“我”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感。
走
月
亮
景美
情浓
有爱就有温暖
有爱就有和谐
走过溪边
走过田埂
溪水
水塘可爱
果园甜香
稻穗低垂
我和阿妈手牵手
板书设计
?
1、看,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 (???)
?
2、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 )
一、判断下面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
×
1、月儿是那样( ),月光是那样( )。
2、阿妈喜欢领着我,在( )月光的小路上漫步。
3、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
( )许多新鲜的花瓣。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明亮
柔和
洒满
运载
三、如果你和妈妈走月亮,你想去哪里?动一动你的五官,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仿照着课文第6自然段写一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