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让小灯泡亮起来》
(I)、教学内容: 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6---57页。
(II)、教材简析:“让灯亮起来”是鄂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中第一课的内容。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路”,三年级的学生对灯泡、电池、导线都比较熟悉,但对灯泡的结构及让灯泡亮起来的原理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我将这一部分做为教学的重点。发给了学生一节电池、一根导线、通过先思考、讨论、交流的方式连接电路,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方案。其目的是,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方案用卡纸图片形贴在记录卡上,通过实验让学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通过方案的对比能得出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原理,让学生感受到自行获取知识并能总结发现的成功感,能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与人合作的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III)、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主探究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思考方案。
3、能对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思考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4、学生能知道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现成电流的通路。
5、愿意与他人合作,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6、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想出方案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严格按照思考的方案进行实验。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比分析归纳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四、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电路拼摆卡一套(电池 灯泡)、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科学课,在进入到新课之前呢老师给你们播放一段视频,带你们走进灯的世界。(播放灯的城市夜景视频)
播放视频后叙述:现在各种各样的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灯不仅可以照明,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的徇丽多彩。你想设计出更美的灯景吗?
生:想。
师: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哦,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我们要先从简单的入手,做任何事情也是一样,不能一步登天,要先易后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灯亮起来。
(设计意图:以五彩缤纷的城市夜景视频引入,并提出问题--你想设计更美的夜景图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用课件播放,揭示课题。)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
师: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图需要什么材料呢,看看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了什么法宝?
生:-电、电线、小灯泡。
师:那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器材的结构了。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一会找同学介绍。
学生观察实验器材。
1、认识电池
学生拿出电池向同学描述出电池的结构。
问:你发现了些什么?
学生边描述,出示电池结构图,记住名称,教师边画出电池的样子,直到完整画出。请学生也动笔简单画出电池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电池有正负两极,为后面组装简单的电路做铺垫)
认识灯泡的结构
学生拿出灯泡向同学描述灯泡的结构。
学生描述出灯泡的两个金属触点。
学生边描述,出示灯泡结构图,记住名称,教师边画出灯泡的样子,直到完整画出。请学生也动笔简单画出灯泡的样子。
小结:灯泡由金属壳 玻璃泡 灯丝三部分构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行获取知识。学生只有了解了灯泡的外部构造,才能明白 “电流在小灯泡内是怎样流动的”从而为后面教 “电路通路”做准备)
认识电线
学生描述电线
知道电线是传电的
4、探究简单电路
师:你想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生:想。
师:那在实验之前呢哦,我们必须要先动脑筋想一想方案,想一想怎么样将这些器材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看看实验要求。
生读。(出示课件)
a、小组讨论:怎样把材料连接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
b、认真观察,并把连接的方法用老师准备的器材卡片在记录卡上表示出来 。
方案越多越好哦!
小提示: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小组讨论开始吧!
学生开始讨论方案,并动手用卡片张贴自己的方案成果。
有一组的学生举手示意---方案完成
师:有一组的方案已经完成,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展示他们小组想出的方案。
生展示。并将电路图黏在黑板上。生小结电路的连接方法。
请多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并将自己的方案黏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我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我怎么样才能知道这些方案能不能让我的小灯泡亮起来呢?
生:做实验。
师:很好,那现在我们就开始电路连接吧,同学们,请你们按照你们想出来的方案动手做实验,在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案下面做上记号。
(出示课件)
根据小组的方案,拿出实验器材连一连,每接亮一种,就对应连接方案下面做记号。
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师:现在我们动手做实验吧!
学生动手实验。
生:学生通过动手验证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案都实验完毕,那现在老师啊想知道黑板上的方案能不能亮,有木有人上台来用实验做给我看呢?
生:举手,上台实验展示
学生上台做实验展示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激励他们从小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三)、 交流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获得了许多的信息,科学家们在实验后也会获得许多的信息,你们想成为科学家吗?(想)这时候她们会坐下来,共同整理获得的信息,看看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也整理出了让灯亮起来的方案,请同学们观察对比这些方案方法,说说你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停止手上的实验,认真总结)
生:螺纹连正极,锡点连负极;螺纹连负极,锡点连正极。
生:螺纹连接正极就可以亮起来。
师: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发现,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原理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要知道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样流动的,现在老师为你们放一个动画,你们认真观察,看完交流你得到的信息。
教师播放电流走向动画。学生认真观察。
动画播放完毕。
师:同学们,你在动画中发现了什么?
生:是一个循环。
生:电流从正极流出来,通过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螺纹流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触点流出,经过电线流到电池的负极。
师:很好有自己的发现,给他鼓励!
师小结:也就是说螺纹和电池的一端连接,锡点就和电池的另一端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时,灯泡就会亮起来。再次出示课件,展示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现在你们知道让灯亮起来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
师:那老师黑板上的电池和灯泡,你能把它们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吗?谁愿意试试?
生连接。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四)、知识应用
师:通过今天得学习,你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相信你也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那就请试试吧!(课件出示有毛病的电路图,让学生判断小灯泡是否会亮?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得很好,能想科学家那样去认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找出答案,你们是最棒的!
(设计意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动手实验,既能使前面的设想得以验证又能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小组同学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在实验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探求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五)、课后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难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帮我解决,你能不能同时让几个小灯泡亮起来呢?
、小资料:
出示幻灯片:
电池的危害: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随手丢弃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地下水。
安全警示:用家里插座上的电做实验非常危险,千万不要去试!我们研究有关电的问题,只能用电池来做实验。
(七)、板书设计:
18、让小灯泡亮起来
(IV)、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以下几三点做得较为突出。
1、巧妙地设计教学步骤,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从知识角度看,三年级的学生对灯泡、电池、导线都比较熟悉,但对灯泡的结构及怎样让灯泡亮起来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我将这一部分做为教学的重点。发给了学生一节电池、一根导线、通过先思考、讨论、交流的方式连接电路,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方案。其目的是,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方案用卡纸图片形贴在记录卡上,通过实验让学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通过方案的对比能得出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原理,让学生感受到自行获取知识并能总结发现的成功感,能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与人合作的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是“从做中学”的,而不是听别人如何说的。达芬奇也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而是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所以“实验”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实验,在教学前除了要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外,上课时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实验,并从实验中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不要只顾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实验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他们自主探究,自己寻求答案。
3、激励学生课外探究,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或终点,小学生在探究科学的活动中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所以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于是在课后结束时,我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使多个小灯泡泡同时亮起来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本课的不足之处:
1、讨论不够充分。
讨论是科学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研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思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求异及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到升华。
2、学生实验的时间过短
而实验是科学课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是“从做中学”的,而不是听别人如何说的。达芬奇也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而是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所以“实验”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实验,在教学前除了要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外,上课时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实验,并从实验中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不要只顾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实验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他们自主探究,自己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