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20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案 鄂教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科学20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案 鄂教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3 19: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19、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课型:实验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知道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电路有时会出故障,我们可以用替换法、检查法或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查电路出故障的原因。
2、经历对一个故障电路进行有根据地猜测,并利用电路检测器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分析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的兴趣,进一步激发探究电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有根据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查电路故障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正确、科学地检测电池、电池盒、灯座与灯泡等元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组装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但在电路组装过程中,有时小灯泡没有亮,学生感到诧异,本节课,我们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思路
从复习简单电路的知识入手,教师出示两组简单电路元件(其中有一电路元件坏了), 请两名同学上台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一位同学的小灯泡顺利点亮,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另一位同学的电路连接中小灯泡不亮,引导学生分析电路故障可能出在哪里?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并通过更换元件进而使小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用电路检测器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然后分组实验操作(先讲解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再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排除“电路”中的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最后,进行安全教育,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探索。
教学准备
1、每组一套有故障的电路(一个电池、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一个电灯泡、一个开关、三条不同颜色的导线)
2、每组一套电路检测器装置。
3、好的备用电池、小灯泡、开关、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课堂预设
一、情境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电路知识,谁能说一说一个简单电路包括哪些电路元件?(生: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等)
师:谁能用这些电路元件点亮小灯泡?(请两名同学各组装一个电路,尝试将小灯泡点亮。学生上台组装,一个亮,一个不亮。)
师:(一位同学的小灯泡顺利点亮)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另一名同学连接的电路小灯泡没亮)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二、分析故障原因:
(引导学生不但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意分析问题,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猜测,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师:在这个灯泡不亮的电路中,你们认为是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出了这么多可能存在的故障,但这些毕竟还是我们的猜测。我们怎样才能确切地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呢?
(教师把学生认为有问题的元件更换下来,看电路中的灯泡是否能够亮起来。)
三、教师讲解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师:要想找出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元件就必须要使用规范的电路检测方法和仪器,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使用电路检测器来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课件出示电路检测器)。
(教师讲解电路检测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不亮,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整理实验方法(课件出示):
A、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碰一下,看检测器的灯泡是不是发光。 B、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线头分别接触到可能出故障的电路元件两端,看检测 器的灯泡是否发光。
C、重复检测一次。
四、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出故障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的兴趣,进一步激发探究电的欲望)
师: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设置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接下来就请各小组利用电路检测器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找出有故障的电路元件后并更换,使故障电路中的小灯泡也能够亮起来。(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实验时小组要分工合作,轻声讨论,边实验边记录。
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的时候要有序:电池、灯泡、其它元件。
每个元件要检测两遍。
对故障电路的电池进行检测的时候要把电路检测器中电池的正极连接故障电路的负极,负极连接正极,否则会造成电路短路。
重新换取好的元件,最终使故障电路中的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各小组的电路中有几处故障?排除故障后电路中的小灯泡亮了吗?
(学生分组展示汇报。)
五、课堂总结:
(和学生一起整理所学,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知识体系)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安全提示:请大家注意,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的电路,绝不能用来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否则会出危险。
六、课外拓展:
(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师:除了用电路检测器来排查电路故障,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找到电路故障,点亮小灯泡呢?课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看谁的方法更简单,更高效?(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你们的探索)
当堂训练
练习简单电路的组装,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电路检测器对有故障的电路进行检查,并通过更换元件使故障电路亮起来。
板书设计
19、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电池 没电了
灯泡 坏了 替换
开关 坏了
导线 连接不对 检查连接状态
总结与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教材为载体,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这种精神。?   ?一、引发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意识?
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冲突的过程。课堂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现“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会主动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的“探究者”。?   二、亲历过程,主动探究?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   ?三、有效指导,规范检测?   ?科学课堂的载体是一个个的活动,而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比如在教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故障电路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故障找出来。学生提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检测有故障的元件,逐一检测,逐渐排除,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案,如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检测,也能检测出来。这种检测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加开放,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们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只是让学生在检测中演绎自己现有的探究水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更多的收获。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科学的检测呢?我采用追问的方式,教会学生能够科学使用电路检测器。学生按照这样的引导去体验了,他们也初步学会了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