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1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本章复习与测试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4 12:14:01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函数与导数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1.函数与映射的概念
函数
映射
两集合
A、B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
对应关系
f:A→B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
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名称
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记法
y=f(x)(x∈A)
对应f:A→B是一个映射
2.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y=f(x),x∈A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2)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3)相等函数: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
(4)函数的表示法
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3.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1)是整式时,定义域是R.
(2)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3)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4)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中,.
(6)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7)若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8)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的定义域为,其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解出.
(9)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10)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典型例题
(1)(2013·高考山东卷)函数f(x)=+的定义域为( )
A.(-3,0]
B.(-3,1]
C.(-∞,-3)∪(-3,0]
D.(-∞,-3)∪(-3,1]
(2)函数y=+(x-1)0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
(3)(2015·广东佛山模拟)已知f(x2-1)的定义域为[0,3],则函数y=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知解得-3
(2)由,得所以-3
(3)∵0≤x≤3,∴0≤x2≤9,
∴-1≤x2-1≤8,
∴函数y=f(x)的定义域是[-1,8].
答案:(1)A (2){x|-3
4.基本初等函数的值域:
(1)y=kx+b(k≠0)的值域是R.
(2)y=ax2+bx+c(a≠0)的值域是:
当a>0时,值域为;
当a<0时,值域为.
(3)y=(k≠0)的值域是{y|y≠0}.
(4)y=ax(a>0且a≠1)的值域是{y|y>0}.
(5)y=logax(a>0且a≠1)的值域是R.
(6)y=sin x,y=cos x的值域是[-1,1].
(7)y=tan x的值域是R.
5.求函数值域常用的方法:
(1)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
(2)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
(3)判别式法:若函数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的关于的二次方程,则在时,由于为实数,故必须有,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
(4)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
(5)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
(6)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
(7)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
(8)函数的单调性法.
典型例题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x2+2x(x∈[0,3]);
(2)y=;
(3)y=x+(x<0);
(4)f(x)=x-.
[解] (1)(配方法)
y=x2+2x=(x+1)2-1,
∵y=(x+1)2-1在[0,3]上为增函数,
∴0≤y≤15,
即函数y=x2+2x(x∈[0,3])的值域为[0,15].
(2)y==-1,∵1+x2≥1,
∴0<≤2.
∴-1<-1≤1.即y∈(-1,1].
∴函数的值域为(-1,1].
(3)∵x<0,∴x+=-≤-4,
当且仅当x=-2时等号成立,
∴y∈(-∞,-4].
∴函数的值域为(-∞,-4].
(4)法一:(换元法)
令=t,
则t≥0且x=,
于是y=-t=-(t+1)2+1,
由于t≥0,所以y≤,故函数的值域是.
法二:(单调性法)
f(x)的定义域为,容易判断f(x)为增函数,
所以f(x)≤f=,
即函数的值域是.
二、函数的基本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1)单调函数的定义
增函数
减函数
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
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图象
描述
/
自左向右图象是上升的
/
自左向右图象是下降的
(2)单调区间的定义
若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称函数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f(x)的单调区间.
(3)规律方法
①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②对于复合函数,令,若为增,为增,则为增;若为减,为减,则为增;若为增,为减,则为减;若为减,为增,则为减.即同增异减
(4)函数的最值
前提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条件
①对于任意x∈I,都有f(x)≤M;
①对于任意x∈I,都有f(x)≥M;
②存在x0∈I,使得f(x0)=M
②存在x0∈I,使得f(x0)=M.
结论
M为最大值
M为最小值
典型例题
已知定义在区间(0,+∞)上的函数f(x)满足f=f(x1)-f(x2),且当x>1时,f(x)<0.
(1)求f(1)的值;
(2)证明:f(x)为单调递减函数;
(3)若f(3)=-1,求f(x)在[2,9]上的最小值.
解:(1)令x1=x2>0,
代入得f(1)=f(x1)-f(x1)=0,
故f(1)=0.
(2)证明:任取x1,x2∈(0,+∞),
且x1>x2,则>1,
由于当x>1时,f(x)<0,
所以f<0,
即f(x1)-f(x2)<0,
因此f(x1)
所以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3)因为f(x)在(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所以f(x)在[2,9]上的最小值为f(9).
由f=f(x1)-f(x2)得,
f=f(9)-f(3),而f(3)=-1,
所以f(9)=-2.
即f(x)在[2,9]上的最小值为-2.
2.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
定义
图象特点
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关于原点对称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关于y轴对称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轴对称)
(2)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在处有定义,则.
(3)奇函数在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4)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3.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函数: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x+T)=f(x),那么就称函数y=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
(2)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
典型例题
(2014·高考安徽卷)若函数f(x)(x∈R)是周期为4的奇函数,且在[0,2]上的解析式为f(x)=则 f+f=________.
[解析]
∵f(x)是以4为周期的奇函数,∴f=f=f,f=f=f.
∵当0≤x≤1时,f(x)=x(1-x),∴f=×=.∵当1
∴f=sin=-.又∵f(x)是奇函数,
∴f=-f=-,f=-f=.
∴f+f=-=.
[答案]
三、基本初等函数
1.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②顶点式:
③两根式: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
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更方便.
典型例题
.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2)=-1,f(-1)=-1,且f(x)的最大值是8,试确定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法一:(利用一般式):
设f(x)=ax2+bx+c(a≠0).
由题意得解得
∴所求二次函数为f(x)=-4x2+4x+7.
法二:(利用顶点式):
设f(x)=a(x-m)2+n.
∵f(2)=f(-1),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m=.又根据题意函数有最大值8,∴n=8,
∴y=f(x)=a+8.
∵f(2)=-1,
∴a+8=-1,解得a=-4,
∴f(x)=-4+8=-4x2+4x+7.
法三:(利用零点式):
由已知f(x)+1=0的两根为x1=2,x2=-1,
故可设f(x)+1=a(x-2)(x+1),
即f(x)=ax2-ax-2a-1.
又函数有最大值ymax=8,即=8.
解得a=-4或a=0(舍去),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x)=-4x2+4x+7.
(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解析式
f(x)=ax2+bx+c(a>0)
f(x)=ax2+bx+c(a<0)
图象
/
/
定义域
(-∞,+∞)
(-∞,+∞)
值域
单调性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对称性
函数的图象关于x=-对称
典型例题
若二次函数f(x)=ax2+bx+c(a≠0)满足f(x+1)-f(x)=2x,且f(0)=1.
(1)求f(x)的解析式;
(2)若在区间[-1,1]上,不等式f(x)>2x+m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由f(0)=1,得c=1,∴f(x)=ax2+bx+1.
又f(x+1)-f(x)=2x,
∴a(x+1)2+b(x+1)+1-(ax2+bx+1)=2x,
即2ax+a+b=2x.
∴∴
因此,所求解析式为f(x)=x2-x+1.
(2)f(x)>2x+m等价于x2-x+1>2x+m,即x2-3x+1-m>0,要使此不等式在区间[-1,1]上恒成立,只需使函数g(x)=x2-3x+1-m在区间[-1,1]上的最小值大于0即可.
∵g(x)=x2-3x+1-m在区间[-1,1]上单调递减,
∴g(x)min=g(1)=-m-1,由-m-1>0,得m<-1.
因此满足条件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
2.幂函数
(1)定义:形如y=xα(α∈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底数x是自变量,α为常数.
(2)幂函数的图象
(3)幂函数的性质
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
③单调性:如果,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上为增函数.如果,则幂函数的图象在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轴与轴.
④奇偶性:当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其中互质,和),若为奇数为奇数时,则是奇函数,若为奇数为偶数时,则是偶函数,若为偶数为奇数时,则是非奇非偶函数.
⑤图象特征:幂函数,当时,若,其图象在直线下方,若,其图象在直线上方,当时,若,其图象在直线上方,若,其图象在直线下方.
典型例题
(1)幂函数y=f(x)的图象过点(4,2),则幂函数y=f(x)的图象是( )
/
(2)当0
[解析] (1)设幂函数的解析式为y=xα,
∵幂函数y=f(x)的图象过点(4,2),
∴2=4α,解得α=.
∴y=,其定义域为[0,+∞),且是增函数,
当0
(2)如图所示为函数f(x),g(x),h(x)在(0,1)上的图象,由此可知h(x)>g(x)>f(x).
/
[答案] (1)C (2)h(x)>g(x)>f(x)
3.指数与指数函数
(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且,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当是奇数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0的次方根是0;负数没有次方根.
②式子叫做根式,这里叫做根指数,叫做被开方数.当为奇数时,为任意实数;当为偶数时,.
③根式的性质:;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 .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且.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且.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②
③
(4)指数函数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即当时,.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
变化对 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越大图象越低.
典型例题
(1)已知a=,b=2-,c=,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
C.a
(2)(2015·绍兴模拟)设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则{x|f(x-2)>0}=( )
A.{x|x<-2或x>4} B.{x|x<0或x>4}
C.{x|x<0或x>6} D.{x|x<-2或x>2}
[解析] (1)把b化简为b=,而函数y=在R上为减函数,>>,
所以<<,即b
(2)f(x)为偶函数,
当x<0时,f(x)=f(-x)=2-x-4.
∴f(x)=
当f(x-2)>0时,
有或
解得x>4或x<0.
4.对数与对数函数
对数的定义
①若,则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其中叫做底数,叫做真数.
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
,,.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常用对数:,即;自然对数:,即(其中…).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那么
①加法: ②减法:
③数乘: ④
⑤ ⑥换底公式:
(5)对数函数
函数
名称
对数函数
定义
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即当时,.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
变化对 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靠高.
典型例题
1.计算下列各式:
(1)lg 25+lg 2·lg 50+(lg 2)2;
(2)lg +lg 70-lg 3-;
(3)(log32+log92)·(log43+log83).
[解] (1)原式=(lg 2)2+(1+lg 5)lg 2+lg 52
=(lg 2+lg 5+1)lg 2+2lg 5=(1+1)lg 2+2lg 5
=2(lg 2+lg 5)=2.
(2)原式=lg -
=lg 10-
=1-|lg 3-1|=lg 3.
(3)原式=
=
=·=.
2. (1)(2014·高考辽宁卷)已知a=2-,b=log2,c=log,则( )
A.a>b>c B.a>c>b
C.c>a>b D.c>b>a
(2)已知函数f(x)=loga(x+1)-loga(1-x),a>0且a≠1.
①求f(x)的定义域;
②判断f(x)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
③当a>1时,求使f(x)>0的x的取值范围.
[解析] (1)0
log=1,
即0
1,所以c>a>b.
[答案] C
(2)解:①f(x)=loga(x+1)-loga(1-x),
则解得-1<x<1.
故所求定义域为{x|-1<x<1}.
②f(x)为奇函数.证明如下:
由①知f(x)的定义域为{x|-1<x<1},且
f(-x)=loga(-x+1)-loga(1+x)=-[loga(x+1)-loga(1-x)]=-f(x).
故f(x)为奇函数.
③由f(x)>0,得loga(x+1)-loga(1-x)>0,
∴loga(x+1)>loga(1-x),又a>1,
∴,解得0<x<1.
所以使f(x)>0的x的取值范围是{x|0<x<1}.
四、函数图象
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
其基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首先: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简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
其次:列表(尤其注意特殊点、零点、最大值点、最小值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等),描点,连线.
2.利用图象变换法作函数的图象
(1)平移变换
/
(2)对称变换
①y=f(x)y=-f(x);
②y=f(x)y=f(-x);
③y=f(x)y=-f(-x);
④y=ax(a>0且a≠1)y=logax.
(3)翻折变换
①y=f(x)y=|f(x)|.
②y=f(x)y=f(|x|).
(4)伸缩变换
①y=f(x)
→
y=f(ax).
②y=f(x)
→
y=af(x).
典型例题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logax,y=ax,y=x+a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
/
(2)(2015·甘肃部分示范学校调研)函数f(x)=ln的图象是( )
/
[解析] (1)当a>1时,A中的直线位置错误,排除A;D中的三个函数图象都正确;当0
(2)自变量x满足x-=>0,当x>0时可得x>1,当x<0时可得-1
[答案] (1)D (2)B
五、函数与方程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典型例题
1.已知函数f(x)=-log2x,在下列区间中,包含f(x)零点的区间是( )
A.(0,1) B.(1,2)
C.(2,4) D.(4,+∞)
[解析] 由题意知,函数f(x)在(0,+∞)上为减函数,又f(1)=6-0=6>0,f(2)=3-1=2>0,f(4)=-log24=-2=-<0,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函数f(x)在区间(2,4)上必存在零点.
[答案] C
2.(2014·高考湖北卷)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3x,则函数g(x)=f(x)-x+3的零点的集合为( )
A.{1,3} B.{-3,-1,1,3}
C.{2-,1,3} D.{-2-,1,3}
3.已知0<a<1,k≠0,函数f(x)=若函数g(x)=f(x)-k有两个零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2.令x<0,则-x>0,所以f(-x)=(-x)2+3x=x2+3x.因为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所以f(-x)=-f(x).所以当x<0时,f(x)=-x2-3x.所以当x≥0时,g(x)=x2-4x+3.令g(x)=0,即x2-4x+3=0,解得x=1或x=3.当x<0时,g(x)=-x2-4x+3.令g(x)=0,即x2+4x-3=0,解得x=-2+>0(舍去)或x=-2-.所以函数g(x)有三个零点,故其集合为{-2-,1,3}.
3.函数g(x)=f(x)-k有两个零点,即f(x)-k=0有两个解,即y=f(x)与y=k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分k>0和k<0作出函数f(x)的图象.当0<k<1时,函数y=f(x)与y=k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当k=1时,有一个交点;当k>1或k<0时,没有交点,故当0<k<1时满足题意.
/
[答案] (1)D (2)0
六、导数
1.导数的概念
(1)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
称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
= 为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0,即f′(x0)= = .
(2)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的几何意义是在曲线y=f(x)上点P(x0,y0)处的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s(t)对时间t的导数).相应地,切线方程为y-y0=f′(x0)(x-x0).
(3)函数f(x)的导函数
称函数f′(x)=为f(x)的导函数.
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原函数
导函数
f(x)=c(c为常数)
f′(x)=0
f(x)=xn(n∈Q*)
f′(x)=nxn-1(n∈Q*)
f(x)=sin x
f′(x)=cos x
f(x)=cos x
f′(x)=-sin_x
f(x)=ax
f′(x)=axln a
f(x)=ex
f′(x)=ex
f(x)=logax
f′(x)=
f(x)=ln x
f′(x)=
3.导数的运算法则
(1)[f(x)±g(x)]′=f′(x)±g′(x);
(2)[f(x)·g(x)]′=f′(x)g(x)+f(x)g′(x);
(3)′=(g(x)≠0).
4.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y=f(g(x))的导数和函数y=f(u),u=g(x)的导数间的关系为yx′=yu′·ux′,即y对x的导数等于y对u的导数与u对x的导数的乘积.
5.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在(a,b)内可导函数f(x),f′(x)在(a,b)任意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0.
f′(x)≥0?f(x)在(a,b)上为增函数.
f′(x)≤0?f(x)在(a,b)上为减函数.
6.函数的极值
函数y=f(x)在点x=a的函数值f(a)比它在点x=a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f′(a)=0;而且在点x=a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则点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
函数y=f(x)在点x=b的函数值f(b)比它在点x=b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大,f′(b)=0;而且在点x=b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则点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点,f(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
极大值点、极小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大值、极小值统称为极值.
7.函数的最值
(1)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2)若函数f(x)在[a,b]上单调递增,则f(a)为函数的最小值,f(b)为函数的最大值;若函数f(x)在[a,b]上单调递减,则f(a)为函数的最大值,f(b)为函数的最小值.
典型例题
1.已知函数f(x)=ln x+ax-a2x2(a≥0).
(1)若x=1是函数y=f(x)的极值点,求a的值;
(2)若f(x)<0在定义域内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0,+∞),
f′(x)=.
因为x=1是函数y=f(x)的极值点,
所以f′(1)=1+a-2a2=0,
解得a=-或a=1.又a≥0,所以a=-(舍去).
经检验当a=1时,x=1是函数y=f(x)的极值点,
所以a=1.
(2)当a=0时,f(x)=ln x,显然在定义域内不满足f(x)<0恒成立;当a>0时,令f′(x)==0,得x1=-(舍去),x2=,
所以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f′(x)
+
0
-
f(x)
单调递增
极大值
单调递减
所以f(x)max=f=ln<0,∴a>1.
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
2.已知f(x)=ax2(a∈R),g(x)=2ln x.
(1)讨论函数F(x)=f(x)-g(x)的单调性;
(2)若方程f(x)=g(x)在区间[,e]上有两个不等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 (1)F(x)=ax2-2ln x,其定义域为(0,+∞),
∴F′(x)=2ax-
=(x>0).
①当a>0时,由ax2-1>0,得x> .
由ax2-1<0,得0
故当a>0时,F(x)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②当a≤0时,F′(x)<0(x>0)恒成立.
故当a≤0时,F(x)在(0,+∞)上单调递减.
(2)原式等价于方程a==φ(x)在区间[,e]上有两个不等解.
∵φ′(x)=在(,)上为增函数,
在(,e)上为减函数,则φ(x)max=φ()=,
而φ(e)=<φ(2)===φ().
∴φ(x)min=φ(e),
如图当f(x)=g(x)在[,e]上有两个不等解时有φ(x)min=.
故a的取值范围为≤a<.
/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