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比)69~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成分数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析探究,初步感知
1. 谁的糖水更甜?
师:淘气和笑笑正为谁的糖水更甜而争论不休。我们来看看。
学生
糖
淘气
30g
笑笑
40g
师:你知道谁的的糖水更甜吗?
(学生回答,不知水的量,所以无法确定)
师:(出示水的量)那现在呢,怎么判断?
学生
糖
水
淘气
30g
50g
笑笑
40g
80g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50=3/5
40÷80=1/2
3/5>1/2
师:这两个结果表示的是什么?(糖占水的几分之几)
2. 哪一幅照片与图A是相像的?
师: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位朋友现在没有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相片,但是却有不同的样子,我们看一看。
师:哪几张照片和A最像?(提问学生)
生:B,D和A最像。
师:为什么有的相片与图A像,而有的不像呢?这里有什么秘密呢?
我们把这几张图片放在网格中来研究,把图片拿掉,只研究它们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4=1.5
3÷2=1.5
12÷8=1.5
师:这些计算的结果表示的是什么?(长是宽的多少倍)
3. 谁的速度快?
师:凭你们的经验和平时的观察,你认为“从甲地到乙地大约40公里,你认为是跑步快还是骑自行车快?”
(1)让学生读题
(2)提问:谁的速度快?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0÷2=20 (km/h)
45÷3=15 (km/h)
(4)提问:速度=?
二、建立模型,探索新知
4.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黑板上出示了三组算式,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这些问题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
像这些,在数学上,我们就把这两个数相除就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板书《生活中的比》
5.师: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比吗?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齐读两遍。
6.像黑板上, 长除以宽,可以说是长和宽的比是6:4。
可以写成:6:4
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比。
7.让学生阅读课本69页,找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以6:4为例:
中间的符号是比号(介绍比号的来历),
8.是这个比的前项,
9.是这个比的后项,
师:现在有个问题,要知道6:4这个比的结果是多少你能求吗?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6:4=6÷4=1.5. 比的结果叫作比值。
10.练习求比值。
0.8:0.6 ; 10:3 ; 2:6
1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比。想一想,看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找到比呢?
(1)全班人数和老师的比是多少?那老师与全班人数的比呢?
(2)谁能举一个比的例子?(提示:门和窗;圆珠笔和铅笔;男生和女生)
(3)说说下面比的含义。
(如果让你配置这种甘蔗水,你会吗?)
12. 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师:我们知道两个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除法和比有一种亲缘关系。那么我们学习了除法为什么还要学习比呢。比与除法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让学生说出比和除法的联系。
师: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比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分数。
6:4也可以写成6/4,仍读作6比4.那么比与分数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1.填空
(1)六(1)班有50名同学,其中男生26人 ,女生24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边长是3cm。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 )。
2.判断
(1)比的后项不能为零。
(2)笑笑的身高是1米,淘气的身高7分米,笑笑和淘气身高的比是1:7。
3.福尔摩斯侦探术
说到1:7,我想到了一个人,我崇拜的偶像(出示图像)知道是谁吗?福尔摩斯,一位大侦探家。他经常用一些蛛丝马迹破获了许多大案、要案,今天就让你们来过把瘾。
课件出示: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福尔摩斯发现一个脚印长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推断?
四.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叶文斌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