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3.科学地认识生命的由来,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重点、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辛苦感悟亲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去图书馆看书、上网查询、访问有关专家或医生、询问家长等,获取多方面的资料,填写记录卡。
(2)、个人成长照片、生鸡蛋、皮球。
2.教师准备
相关图片、录相资料、课件等,以便课上与学生共享资源。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吗?(课件图片)
生讲解 师补充
师:这是古人无法解释生命问题而想象出来的故事,现在你知道你从哪里来的吗?
生:妈妈生的。(妈妈怀孕图片)
师:你是怎样成长的呢?谁来展示你的成长照片。
生展示照片
师:这是你出生后的样子,想知道你是如何出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我从哪里来”。(板书课题)
(二)展示资料,了解生育方式
有了上节课《细胞》的学习,同学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加上想知道自己究竟从何而来的急切心理,老师相信同学们课前的资料搜集工作做的一定很充分,就让我们交流解决吧!
1.小组交流补充
小组内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补充整理出准确完善的资料。
2.全班交流汇总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及时点评,达到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师随机板书)
3.教师归纳总结
(1)、资料从何而来?(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可以把生育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受孕过程、孕育过程、诞生过程)
(3)、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整个生育过程?(配乐播放视频资料。)
4.质疑探究
学生质疑感兴趣的有关生命的其他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答。
(三)深入探究,感悟生命
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交流以及观看视频资料,相信你们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激动,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1.引导学生理解认识生命的神奇、生命的来之不易……
2.人也是动物,只不过人是高级动物,那现在我们知道“我从哪里来”了,那你能猜想“动物从哪里来”的吗?举例猜猜。
生交流,师播放小狗、小鸡生命形成过程视频资料。
3.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谈感触,是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以及生命可贵、珍爱生命的道理。
(四)游戏体验 感受母爱
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也懂得了我们要珍爱生命。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1.引导学生交流从妈妈那里了解到的妈妈从怀孕到生产的身体变化及其感受。
2.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亲身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1)分组体验:一组把皮球放在衣服里绑在腹部、一组把生鸡蛋放在衣兜里。
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2)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坐着吃饭、伸手够东西、低头看脚尖、弯腰捡东西、弯腰穿鞋系鞋带)
3.学生说感受、谈体会。
孩子们你的5分钟辛苦相对于妈妈的十月怀胎可说是少之又少,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因为每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付出都是不求回报的!
(五)说故事,升华情感
1.说故事。
结合刚才的体验,让孩子自己来说一说成长过程中自己和父母最难忘的事。
2.说心声。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配乐)
爱,就一个字,但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行动去证明。同学们生命来之不易,让我们珍爱生命;生育之恩、养育之情难忘,让我们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就让我们随音乐同唱《感恩的心》。
(六)拓展作业
结合本节课学得的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把自己的所得所感设计制作成属于自己的《生命手册》。
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体验与探究。科学这门课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并引导孩子去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在教授本课中,我也正是紧紧抓住这两点,通过课前调查及资料的搜集,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体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学会珍爱生命,学会感恩父母。
“我从哪里来?”这是懵懂的孩子喜欢问的问题,也是孩子最早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这节课,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孩子早期性教育第一课。为此,我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翻阅有关早期性教育的书籍,以备在课堂上给学生作出科学的解释,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我们的科学课教学应把孩子们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也因此,要想上好课学科、成为一名好的科学老师就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方能给学生科学全面的教育,达到科学课的教育目的。
九、设计特色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体验真实社会。在教学设计时,立足文本,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道德情感教育。
1.首先,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以及小组合作能力的训练,为以后科学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其次,生活是孩子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孩子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孩子生活实例为载体,孩子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只有将孩子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与孩子生活建立联系,才能使其获得真切的感受。“说故事”这一环节,让孩子自己来说一说成长过程中自己和父母最难忘的事,让孩子在回忆描述的过程中,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这种生活情景再现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德育的的发展。
3.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从哪里来?”正是懵懂的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孩子最早对生命的思考,因此我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展示—感悟—体验—升华,一气呵成完成教学目标。
附:板书设计;
精子
我从哪里来? 受精卵 胚胎 婴儿
卵子
受孕过程 孕育过程 诞生过程
(珍爱生命 感恩父母)
记录单设计
关于“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及资料搜集记录单
我的疑问?
搜集的相关资料
资料的来源
_________的生命手册
1、从出生到学前阶段
资料来源
年龄段
我的成长记录
我的感悟
备注
从父母那里了解到
0—1个月
100天
6个月
1周岁
2周岁
3周岁
4—6周岁
(幼儿园)
7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