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料的吸水性
设计意图:《衣料的吸水性》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衣服’单元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料及其不同的用途,研究各种衣料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通过对不同用途衣料的观察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我将《衣料的吸水性》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的进行科学探究,并以此作为本课科学学习的目标。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定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的探究的热情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材分析:一是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圈,其认识对象直观性强;二是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材料易得、易找,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三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使科学课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化为日常生活中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 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结合前一课的学习每位学生收集3—4种不同的衣料。
教学准备: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玩具,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喜洋洋(毛茸茸的),想不想看???????????????
生:想!(师拿出一个浑身沾满水的喜洋洋。)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喜洋洋好不好看?你喜欢吗?
生:好看,我喜欢。
生:我们都喜欢,就是浑身沾满了水,不能摸她、抱她。(生齐声说)
师:那你们想能不能想个办法去掉喜洋洋身上的水来摸她、抱她呢?
生1:把水甩干。
生2:把喜洋洋放在太阳下晒干。生3:很简单,拿块布擦一擦不就行了。
师:说的好,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几块布,想一想,这些布擦拭的效果是不是一样呢?
(师拿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几块不同衣料、不同颜色的布,)
生2:那块花薄布。
生3:那块绿色的厚棉布。
生4:那块白色的毛料布。
生5:那块黄色的纯棉布。?……
师:同学们的选择可真多呀!可是老师想问一问为什么这块黑色的皮布料没有人选呢?
生:因为它不吸水。
2、师:是不是这种布料真的不吸水呢?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能吸水?
生1:餐巾纸。
生2:棉花。
生3:海绵。
生4:卫生纸。
生5:抹布。
生6:毛巾。
生7:粉笔。
3、师:同学们,生活中汗水和雨水……都会把我们的衣服弄湿,(课件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快速浏览一下本课内容。
师:那么,夏天怎样穿衣服合适???
生1:透气。
生2:吸汗(吸水)。
生3:短、薄透气性好的衣服。
师:我们做游戏或运动时也常常会汗流夹背,那么为了使自己感觉舒服一些,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呢?
生1:我会穿棉布做的衣服。
生2:棉T恤衫。
生3:我会穿透气性好的衣服。……
师:你们说的这些衣服吸水性都比较强,能吸收身上的汗水,所以让人感觉舒服一些。
师:同学们,雨水也会把我们的衣服弄湿,请看大屏幕。(播放CAI课件:下雨时的着装。)
师:运动时衣服吸水性大都比较强,能吸收身上的汗水,所以让人感觉舒服一些。那么下雨时,人们往往会穿雨衣,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1:雨衣吸水性很差。
生2:雨水落在上面就会流走,不会弄湿我们的衣服。
生3:可以防止雨水进入身体内。
小结:这说明不同衣料吸水性的强弱是不一样的。
二、学习探究
(一)?认识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1.请大家将桌上准备的衣料认一认,摸一摸,推测一下什么样的衣料吸水性比较强?什么样的衣料吸水性比较弱?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板书:推测)
师:根据你们的汇报,我听出来了,大家推测出衣料吸水性的强弱与衣料的面料材质、厚薄、粗糙程度、软硬程度和疏密程度等因素有关。(相机板书:厚薄、粗糙程度、面料材质、软硬、疏密。)
师:可是,没有经过事实证明的猜想是没有说服力的。怎样才能检验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必须像科学家一样,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板书:实验)
3.课件出示实验器材。
师: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两组不同的实验材料:(1)四块大小相同、材质不同且标有序号的衣料,一个装有水(滴有红墨水)的烧杯,镊子和滴管;(2)四块大小相同、材质不同且标有序号的衣料,四个装有同样多水(滴有红墨水)的烧杯,镊子。请各小组认真讨论:你们准备怎样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
4.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5.汇报研究方案,小组间相互质疑、补充,使其方案科学化。
方案一:用滴管向每一种布都滴相同多的水,观察水迹的大小。(水迹小的吸水性强,水迹大的吸水性弱)
方案二:将同样大小的布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浸湿,再用镊子夹出来(所夹的布不滴水为止),再比较这四杯水降低了多少。(水降低得越多,放进这个烧杯的布的吸水性就强,水降低得越少,放进这个烧杯的布的吸水性就弱。)
6.分组实验。
(1)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进行实验,为了顺利进行,请大家认真阅读温馨提示。[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① 小组长负责制,一人记录,分工合作,各负其责。② 细心实验,认真观察,如实记录。③ 小心轻放,注意安全,不大声喧哗。④ 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积极汇报,认真倾听。]
(2) 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
衣料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不知名样品
名称
外观
吸水性
判断的衣料类型
(3)大家的实验已经完成,请整理好实验器材,把桌面擦干净。
(4) 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结果。)
7.归纳。
师: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板书:结论):衣料的吸水性与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软硬程度、疏密程度、材质等因素有关。实验证实了我们刚才的推测。
8.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实验叫对比实验,科学家们也是像你们这样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一步一步做科学的。
?三、课后拓展和应用
(1)人们利用各种布料的特性,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举例说说在哪些方面利用了布的吸水性?
(2)各种衣料还有其他方面的不同,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3)了解生活中吸水衣料和防水衣料的应用。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研究了衣料的吸水性,走了科学家科学探究的道路。这节课同学们动手实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我们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