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 测
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初步学会预测。
2、能举例说明预测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预测的重要性
3、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玻璃杯、蜡烛、量筒、钩码、酒精、纸盒、塑料袋2个、纸
教学过程:
一、根据已有经验预测
1、出示蜡烛,如果点燃这截蜡烛,把杯子罩上去,推测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师:这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是我们的已有经验。板书:已有经验
2、还是这截蜡烛,这个杯子,如果杯子下面垫上一枚棋子(PPT出示图片),请你预测一下蜡烛会不会熄灭?
生答
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是凭感觉想像还是已有经验?还有其他预测吗?
预测是否准确呢?实验验证
蜡烛灭了,是什么原因?
生交流,PPT出示结论:杯中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新鲜空气进不去,要让新鲜空气进去杯口要平于或高于蜡烛。
师:如果我们早知道这个知识,就能准确预测了。
3、现在,再加一枚棋子,请你预测会不会熄灭?
生预测。
实验验证
教师统计预测情况。
为什么这次预测比较准确?
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才能准确预测。
二、根据已有证据进行预测
1、出示装有水的量筒,指名读数。
如果放入一个钩码,预测水面会有什么变化?
预测:放多少个钩码才能让水达到或超过80毫升?
小组讨论:怎样预测比较准确?
全班交流预测方法
领取材料分组进行预测并实验验证
统计预测的准确性
这次为什么能准确预测?(已有证据)
小结:根据已有经验和现有证据,对事物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叫预测。
三、经历预测
1、出示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请一位同学看看是不是50毫升。
如果往50毫升水中倒入50毫升的酒精,预测液面会上升到多少呢?
生预测
预测是否准确呢?
演示实验,指名读数
为什么混合后体积变小了呢?
指名说说原因
播放微观动画视频
小结: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科学的预测!
2、老师来挑战一下你们的预测能力
①.老师这儿有这样一些材料(分别出示纸、塑料袋、气球、纸盒、)
你能预测一下,用这些材料中的哪一种最能保护粉笔,使粉笔下落而不破碎吗?
②.小组讨论:你们小组预测哪种材料最好?为什么?
③为了使比赛更公平、公正,你觉得我们应该控制在什么样的同等条件下?
现在,老师给大家控制了这样一个同等高度(在教室里拉长绳)。我们一起来鉴证一下。数三声后松手,1、2、3,放。
小结:要想更准确的预测,我们就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四、预测的应用
1.师:预测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预测?(天气预报)
2.目前为止,还有许多自然灾害不能准确进行科学预测,例如地震、海啸等。
但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有一天能科学预测,那就能避免许多伤害,说不定我们同学中的一位就能成为未来的地震预测家。
五、活动拓展
3.再请你们预测:20年后什么物质最珍贵?
?
活动记录:
活动一:
a.观察量筒内有?????????????毫升水。
b.测出放入一个钩码液面上升?????????毫升。
c.根据一个钩码上升的液面进行预测放?????个钩码。,
d.最后实测?????个钩码。
?
我的预测????????????(准确或不准确)
活动二:
我们对“哪种材料对粉笔的保护效果最好”的预测:
?
我们的预测
预测的根据
实际结果
?
?
?
?
?
?
?
?
教学反思:
《预测》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技能训练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学习科学预测,所谓科学预测,不是随意猜想,而是立足于证据和经验;本课重点不是预测了什么,而是预测要有根据。我教学本课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蜡烛熄灭”实验,让学生知道只有不断丰富科学知识才能准确预测,通过“放钩码预测水面上升高度”,让学生学会收集证据,根据证据进行准确预测。在两次实验后学生理解预测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两次完整的预测过程。
大家在观摩时看到了,我的设计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教材不是全部,是供教学的例子,但是教材上的例子大都是精华和典型,如何用好教材必须先钻研,即挖出教学目标,挖出重难点,挖出层次,挖出每个探究活动的意图。其实在备课之处,我也非常纠结,教材中设计的诸多实验有可取性,但琐碎,我一直想通过一个线性实验进行有梯度的研究,但终究没想到契合的,有层次性的实验。我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实验,分析了各个实验的侧重点,然后设计了“蜡烛熄灭”和“水面上升多少”的实验。着重体现已有经验和现有证据对预测的重要性。
2、下水实验很重要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小学科学课离不开观察与实验,观察与实验又离不开师生共同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的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日常教学中,也会出现材料影响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场面,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在课前的 “下水实验”中甄别。课前的下水实验我用了烧杯和比较短的蜡烛进行实验,发现实验时间较长,后来换用平口玻璃杯,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在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中,我先是用的150毫升的量筒,效果不太明显,换用100毫升的量筒后,效果明显了许多。
3、发掘思维因素,加强思维训练
在“预测放几个钩码水面达到80毫升”这个环节,我出示预测内容后,并没有把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讨论“怎样预测比较准确,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进行测量,计算,经历了证据收集的过程,动手与动脑得以同时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也得以发展。
4、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课后的研讨交流中,同事提到的一个建议让我深有感触。有一学生预测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大,分析其原因是酒精比水重,所以水上浮,体积增大。我听后只是否定了他的预测,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纠正错误的经验,所以上课时始终要尊重学生。
5、困惑:
“杯口垫了一枚棋子蜡烛还是熄灭了”,我把熄灭的原因用小百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杯中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新鲜空气进不去,要让新鲜空气进去杯口要平于或高于蜡烛。这样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似乎有点不妥,但还没想到恰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