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4 10: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桥的形状结构明显外露,容易观察研究。桥的形状结构变化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本课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可以加深和拓宽前面的知识,可以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还可以为下一课用纸造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得到美的享受,也了解一些不同拱桥的特点。
第二,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通过这个活动,除了开阔视野,享受美之外,对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也会印象深刻,同时可以认识一种新的结构“拉索结构”。但是不一定要告诉学生这个名称。
最后,“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为有条件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学生自主研究的好课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桥梁,但对桥梁的认识是感性的,不能科学地说出桥梁各部分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这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丰富的、新奇的,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掌握好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桥梁的结构特点。
难点:明确桥梁各种结构的功能作用。
评价任务
1.观察并能描述各种桥的结构和特点。
2.通过实验认识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桥对我们来说很熟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桥?(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等障碍物的建筑。)
2.桥的结构和形状多种多样,看看课本40页上面三幅图中的桥有哪些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结构、形状?
3.按照桥的不同结构,桥梁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最基本的有四大类型:梁桥、拱桥、拉索桥、浮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主要探究拱桥和拉索桥。
二、新课
1.各式各样的拱桥。
(1)拱桥是各式各样的,用千姿百态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书上就给我们罗列了四幅不同的拱桥,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提示学生:比如使用的材料、大小、用途、桥拱与桥面的位置等)
(2)(在学生多方面比较的基础上,集中到比较桥面与拱的相对位置上来)图中有桥面在拱下方的,有桥面在拱上方的。这样的结构各自有什么优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吧。
(3)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作对比,看是哪一个面的受力更大。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给予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4)结论: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2.拉索桥。
(1)用课件展示一些拉索桥的图片,并介绍拉索桥的种类:悬索桥和斜拉桥;各组成部分:桥塔、钢缆、桥面。
(2)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3)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通过实验去探究)
(4)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指导做实验)用木板或瓦楞纸板做“桥面”,用绳子做“钢缆”,用椅子背做“桥塔”搭成一个“钢索桥”。在纸板上放书包,不同程度地拉紧绳子,感觉用力的大小,体会把桥塔修得很高的道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5)归纳结论:桥塔修得高,可以让钢缆省力。
3.结合多种结构的桥。
(1)观察分析教科书第42页那座红色的钢索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跨度为1280米),它使用的什么结构?(让学生注意到这座桥把框架结构、拱形结构、钢索结构都用上了。)
(2)提问:想一想,桥为什么呈现出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什么对桥的形状和结构影响最大?
(3)请各小组成员间讨论,有一个代表发言讨论结果。
(4)教师给出概括总结:决定桥的形状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用途、材料和技术。桥梁反映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状况。
三、欣赏世界桥梁十之“最”
(再次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四、课后作业
观察、研究家乡的桥,画出它的结构,写一段介绍它的短文。
教学反思
一、给学生丰富的信息量:课前让学生收集整理桥梁的资料,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搜集各种各样的桥,尽量涉及到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用途、不同时代的桥。从现代先进的钢索桥,到很久以前人们在一条河沟上架起的一根木头等;从我国古代有名的石拱桥苏州宝带桥,到现代拱在桥面上方的西藏拉萨铁路大桥;从国内先进的江阴大桥到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等,在提供给学生丰富充实的信息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二、给学生丰富的思考空间:有效利用制作的课件,一张张各式各样的桥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给学生丰富的视觉冲击时,我噶然而止,及时提问:“这些桥都有哪些形状和结构?”看似简单的问题,可一下子也难于回答,这倒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由视觉的空间引申到思考的世界,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小结,对桥的形状和结构有了理性的认识。
三、给学生清晰的研究视角:桥的内容、研究点很多,很容易跑题、上杂,围绕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桥的形状和结构这根主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桥的形状和结构来设计展开,贯穿始终。通过课上的两个模拟实验:做一个没有外推力的拱和体验“钢索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桥的结构不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最后欣赏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也是引导学生从这座桥的形状和结构的方面来分析和了解桥塔为什么要修那么高的原因。
四、给学生形象的实物体验:在了解桥的形状与结构中,有两个难点,我采用形象的实物模拟实验,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参加,亲身体验,轻松解决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当同学们发现拱桥中有的拱在桥面的下方,有的拱在桥面的上方,那将各有何优点呢?学生通过体验没有外推力的拱,明白了是桥面拉住了拱足,抵消了拱向外的推力,同时,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当了解到被现代桥梁广泛采用的钢索结构桥时,学生难以理解钢索桥的桥塔为什么要修那么高?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木板做“桥面”,用绳子做“钢缆”,用椅子背做“桥塔”搭成一个“钢索桥”,“桥面”上还放有重物,让吊“桥”的绳子下垂多一些和把绳子尽量拉平直一些,感觉用力的大小。从而理解桥塔修得高,钢缆就可以下垂得多一些,下垂得多一些,两边钢缆的拉力就可以需要得少一些,减少了两边钢缆的巨大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