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学案(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3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学案(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16 08:3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要 点 讲 解
要点 热量的计算
1. 物体吸收热量时,公式为Q吸=cm(t-t0),物体放出热量时,公式为Q放=cm(t0-t),可将吸热和放热公式统一为Q=c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为物质的比热容,m为物体的质量,t0为初温,t为末温,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2. 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两物体达到热平衡时,末温度相同,即有Q放=Q吸,由于Q放=c1m1(t01-t),Q吸=c2m2(t-t02),所以c1m1(t01-t)=c2m2(t-t02)。称为热平衡方程。
经典例题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
时间t/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乙的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A. c甲>c乙     B. c甲=c乙 C. c甲解析:题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分别是加热时间和温度值,实验采用相同的加热装置,所以加热时间长短可以间接表示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可得c=,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得越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越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5min内,甲升高10℃,乙升高25℃,所以甲的比热容大,乙的比热容小,故选A。
答案:A
当 堂 检 测
1. 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球、铝球和铜球同时浸没在一直沸腾着的水中,足够长时间后,三个球(  )
A. 吸收的热量相同   B. 升高的温度相同
C. 增大的内能相同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 一杯水由80℃降至20℃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升高到70℃吸收的热量为Q2,则(  )
A. Q1<Q2  B. Q1>Q2 C. Q1=Q2  D. 无法比较
3. 如图所示是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物质,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吸热升温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B的比热容c1、c2的大小关系是(  )
A. c1>c2  B. c1<c2 C. c1=c2  D. 以上都有可能
4. 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要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初温为20℃、质量为3kg的一壶水,则水需吸收热量 J,此过程是采用 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5. 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 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当质量为30kg的砂石放出8.28×104J的热量后,其温度将降低 。
6. 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kg,水温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石7. 有质量为5kg,初温为15℃的水,吸热后温度升高到95℃,则需吸收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由天然气燃烧来提供,则至少需要燃烧热值为4.0×107J/m3的天然气 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8. 已知煤气的热值为3.6×107J/m3,0.28m3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若这些热量的50%被温度为20℃、质量为30kg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多少?[c水=4.2×103J/(kg·℃)]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B 2. B 3. B
4. 1.008×106 热传递
5. 1kg 0.92×103J 3℃
6. 8.4×1010 大于
8. 解: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V=3.6×107J/m3×0.28m3=1.008×107J。根据公式Q=cmΔt得:Δt===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