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1.1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1)
课题引入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
课题引入
120克 80克
120+80=200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1)
(2)
(3)
(4)
课题引入
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课题引入
>
100
=
150
<
200
=
200
(1)
(2)
(3)
(4)
课题引入
像 和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新知
知识要点
2.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1.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1: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例】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讲解】等式左边减去45,要使等式成立,右边也应同时减去45。
【方法小结】用等式的性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是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45+x=75 45+x-45=75
○□
知识梳理
【小练习】
1.判断。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2)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2.填一填: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
×
○□
x-48=52 x-48+48=52
+
48
知识梳理
知识点2: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例】判断:x=24是方程51÷3+x=41的解。 ( )
【讲解】将x=24 代入方程51÷3+x=41,左边=17+24=41,右边也是41,则x=24 是方程51÷3+x=41的解,所以答案是正确。
√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要判断一个数值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要将x的值代入原方程,如果通过计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那么它就是此方程的解;如果方程左右不相等,则它就不是此方程的解。
【小练习】
1.与方程x-0.7=0.7的解相同的是( )。
A.0.3x=21 B.x+0.2=1.4 C.4×0.5+x=3.4
【参考答案】C 讲解:此题可以先算出x的值,代入三个方程检验,看谁符合;也可以分别算出每个方程的解,再选择。
C
知识梳理
3.选出方程的根,在下面画横线。
(1)142+x=198 (①x=100, ②x=56)
(2)x-12.5=12.5 (①x=0,②x=25)
2.判断:x=20 是方程x+15×3=55的解。 ( )
×
知识点3: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例】解方程:x-4×0.5=3.4。
知识梳理
【讲解】此题要先算出4×0.5等于2,再用等式的性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2。
x -4×0.5=3.4
解: x-2=3.4
x-2 +2=3.4+2
x=5.4
【方法小结】解方程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要先写解,在运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来解方程,解方程过程中“=”上下对齐,不要连写,求出解后要能自觉检验。
知识梳理
【小练习】
1.填一填。
(1)求方程的(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2. 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1)每支钢笔x元,5支钢笔共用去45元。
(2)食堂一共运来x吨煤,用去4.5吨,还剩5.5吨。
根
未知数的值
知识梳理
3.解方程。
(1)1.5×6+x=10.5 (2)x–7.5 ÷1.5=9
【参考答案】(1)x×5=45 (2)x-4.5=5.5。
【参考答案】(1)x=1.5 (2)x=14。
知识点4:方程的检验。
方程的检验:把所求方程x 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来判断所求x的值是否正确。
知识梳理
【例】解方程并检验:x+75=135。
【讲解】x+75=135
解:x+75-75=135-75
x=60
检验: 60+75=135 右边也是135,正确。
【方法小结】方程的检验就是把所求方程的解即x 的值代入原方程,通过计算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来判断所求x的值是否正确,检验时要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x换成已知数来计算。
知识梳理
【小练习】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7.6+x=10.5 (2)x–4.6=9
(3)5×7+x=35 (4)x–1.64=0.4
【参考答案】(1)x=2.9 (2)x=13.6 (3)x=0(此题要先算出5×7=35再解方程) (4)2.04。验算(1)7.6+2.9=10.5(2)13.6–4.6=9(3)5×7+0=35 (4)2.04–1.64=0.4
2.填一填: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4.8=5.2 x-4.8+4.8=5.2
27.6+x=40 27.6+x-27.6=40
○□
○□
+ 4.8
课堂练习
1.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1)每吨煤x元,食堂一共运来5吨煤共用去12500元。
(2)妈妈有x元,买了一件150元的上衣,还剩200元。
【参考答案】1.(1)5x=12500 (2)x-150=200。
- 27.6
课堂练习
3.判断。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2)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4.解方程并检验。
(1)3.9+x=12.8 (2)x–3.5÷0.5=24
(3)3.5+x=20.8 (4)x+8-7=32
√
×
课堂练习
5.小明买5支钢笔,每支x元;买4支铅笔,每支0.5元,一共付出( )元;当x=8时,小明买钢笔用去( )元。
【参考答案】(1)x=8.9 (2)x=31 (3)x=17.3 (4)x=31 。
讲评:第(2)小题 可能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先算出3.5 ÷0.5的值,再解方程。第(4)小题可以先算方程左边8-7=1,在转化为x+1=32,也可以用等式的性质先同时加7在同时减去8来解方程。
【参考答案】5.5x+4×0.5 40元
讲评: 此题要让学生读懂题目,求的是买钢笔用去的钱数,而不是一共用去的元数。
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6. 5条。
6.妈妈去商场买了一件上衣和3条裤子,小红发现用同样多的钱何以买8条同样的裤子,一件上衣的价格等于几条裤子的价格?
课后习题
1.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
(2)求方程的解的( )叫解方程。
(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就是方程。 ( )
(2)方程都是等式。 ( )
√
×
等式
过程
未知数的值
课后习题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x+30=72的解是( )。
A.x=30 B.x=42
(2)x-10=45的解是( )。
A.x=55 B.x=35
A
B
×
课后习题
4.a+80=85这个式子是( )。
A.方程 B.等式 C.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5.解方程。(前两个方程要检验)
(1)x+125=370 (2)520+x=810 (3)x-4.9=6.4
(4)x-6.5=12 (5)7.8+x=12.5 (6)x+85=120
C
【参考答案】(1)x=245 (2)x=290 (3)x=11.3 (4)x=18.5 (5)x=4.7 (6)x=35。 验算(1)245+125=370 (2)520+290=810 。
课后习题
6.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某数与24的和等于40。
(2)60减去某一个数的结果是20。
(3)x的3倍等于48。
【参考答案】(1)x+24=40
(2)60-x=20
(3)3x=48
课后习题
7.小明买了4 支铅笔和1 支圆珠笔,小红用同样多的钱买了9 支同样的铅笔,一支圆珠笔的价钱等于多少支铅笔的价钱?
【参考答案】5支 讲评:此题让学生抓住同样多的钱来解,说明4支铅笔+1支圆珠笔=9支铅笔,等式两边同时减去4支铅笔,就得到一支圆珠笔的价钱等于5支铅笔的价钱。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1.2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2)
课题引入
图(2)与图(1)比较,有什么变化,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为什么?
(1)
(2)
课题引入
x=100
(1)
(2)
2x = 200
x=100
课题引入
图(2)与图(1)比较,有什么变化,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为什么?
(1)
(2)
3x÷3 = 150÷3
课题引入
(1)
(2)
3x=150
x=50
x=50
教学新知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知识要点
2.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1.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知识梳理
知识点1:等式的性质(2)。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0除外),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讲解】方程的左边除以了0.8,要使等式仍然成立,那么右边也应同时除以0.8。
【例】根据等式的性质,在〇中填运算符号,在□中填数。
0.8x=12 0.8x÷0.8=12
○□
÷ 0.8
【小练习】
1. 根据等式的性质,在〇中填运算符号,在□中填数。
1.8+x=3.5 1.8+x-1.8=3.5
x÷1.8=2.5 x÷1.8 =2.5
○□
○□
○□
x 3
x 3
- 1.8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用等式的性质解题,必须注意要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是0的相同的数。
知识梳理
2.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1)求x的值。
(2)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米。
【参考答案】1)4x=300,x=75 (2)5x=30,x=6。
知识梳理
3.判断。
(1)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
(2)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
×
×
知识点2:解方程并检验 ax=b。
【例】8x=240
知识梳理
【讲解】 要使方程左边变为x,就要除以80,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右边也要同时除以80。
80x=240
解:x×80÷80=240 ÷ 80
x=3
检验:80×3=240
【方法小结】解方程ax=b时,要运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进行解方程。
知识梳理
【小练习】
1.解方程并检验。
(1)4.5x=0.9 (2)x+8×2.5=25
2.在〇中填>、<或=。
(1)x=0.5 5x〇10-6.8
【参考答案】(1)x=0.2 (2)x=5 验证(1)4.5x0.2=0.9 (2)5+8×2.5=25。
<
知识梳理
(2)x=1.2 3x〇2.4+1.2
(3)x=5.5 2x〇9.5
=
>
课堂练习
1.在〇中填“>”、“<”或“=”。
(1)x=2.5 5x 〇 10+6.8
(2)x=4.5 3x 〇 22.4-1.2
(3)x=2.5 2x 〇 9.5
2.解方程并检验。
(1)0.35x=0.7 (2)x-8×2.5=20
【参考答案】(1)x=2 (2)x=40 验证(1)0.35x2=0.7 (2)40-8×2.5=20
<
<
<
课堂练习
3.列方程解方程。
(1)求x的值。
(2)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
【参考答案】(1)3x=360,x=120 (2)4.5x=18,x=4 讲评: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列方程。
课堂练习
4. 某小学食堂运来x千克的大米,平均每天吃去200千克,一周后还剩下700千克。
=700
【参考答案】4. x-5×200=700,x=1700 讲评:一周以5天计算,根据“一共运来的减去吃去的等于剩下的”,列出方程,解方程时先算出吃去的。
5.爸爸今年的体重是75千克,他的体重是小名的3倍,小名今年的体重为x千克。
x-5×200
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12x=6 x=0.5 讲评:生活中的一道题,让学生明白1打是12支,再列方程解答。
6. 每支铅笔x元,妈妈买了同等的1打铅笔,共用去6元。每支铅笔多少元?
=75
【参考答案】3x=75,x=25 6.12x=6 x=0.5 讲评:生活中的一道题,让学生明白1打是12支,再列方程解答。
3x
课后习题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〇中填运算符号,在□中填数。
(1)x÷4=8 x÷4 ×4=8
(2)0.8x=6.4 0.8x÷0.8=6.4
(3)12x=144 12x÷12=144
(4)x÷2.5=8 x÷2.5×2.5=8
2.用线段把下面每个方程与它的解连起来
○□
○□
○□
○□
× 4
÷ 0.8
÷ 12
× 2.5
课后习题
x+13=33 x=0
3x-x=80 x=10
1.8x=54 x=20
9x+x=0 x=30
6.7x-60.3=6. 7 x=40
3.判断。
(1)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
×
课后习题
(2)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
(3)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
4.解方程。(前两个方程要检验)
(1)2x=50 (2)5x=125 (3)1.2x=6
(4)x+6=15 (5)x+1.5=1.4 (6)18x=72
×
×
课后习题
5.比较等式性质(1)和等式性质(2),看一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使用这两个性质解方程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参考答案】等式性质解题时左右两边都要同时进行同一个数的运算,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等式性质(二)对此进行了规定。
【参考答案】(1)x=25 (2)x=25 (3)x=5 (4)x=9 (5)x=-0.1 (6)x=4验证(1)2x25=50 (2)5x25=125
课后习题
6.在0.5、1.5 、2.5、3.5、4这五个数中,
(1)哪个数是方程0.5x -1.5=0.5的解?
(2)哪个数是方程22×0.5-2x=4的解?
【参考答案】(1)4 (2) 3.5 讲评:此题先算出22×0.5=11,引导学生想11减去( 7 )等于4,符合条件的是3.5;或者让学生会将x的值代入方程中一一尝试,不要求学生会解此类方程。
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4件 15条 讲评:此题属于等量替换类型,引导学生思考9条裤子可以买3件上衣,1加3等于4件;2件上衣可以买6条裤子,6加9等于15条。
7.一件上衣的价钱可以买3条同样的裤子。一次妈妈买了2件同样的上衣与9条同样的裤子,如果全部用这些钱可以买( )件上衣或( )条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