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4 21:43:05

文档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2分)
1.B(A.顷q?ng,薄b? C.颤ch?n,吁x? D.酪l?o,撮zu?)
2.C(A.热衷,檐廊B.临摹,无济于事D.诋毁,瘴气)
3.A(“孤单”是形容一个人单独感到寂寞,“孤僻”是形容一个人的性格与思维比较自我,不愿接受外界因素影响自己;“捏造”和 “伪造” 都指不应该的造作。都是贬义词。区别是“捏造”指虚构情况,无中生有,目的是进行诬蔑,“捏造”的是事实、证据、谎言、故事等。“伪造”指假造,是一种隐蔽的行为,目的是以假冒真;“抱怨”是心中不满,数说別人的不对,一般是针对事物或环境的,侧重于口头说的方面。“报怨”是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侧重于行动;“比比皆是”和“俯拾皆是”都形容为数很多,到处都有,有时可通用。但“比比皆是”可用于大的事物,如“建筑物”“人”等;“俯拾皆是”一般指地面上的小东西,如“石头”“贝売”等,偏重在“很容易拾到”)
4.D(A.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任务”。B.双重否定不当,应去掉“切忌”或“不要”,或将“切忌”改为“切记”;C.句式杂糅,“包括……内容”和“由……组成”杂糅)
5.C(“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
6.A(③华:文辞;⑤潦:雨水大)
二、(8分)
7.D(迁:升职)
8.A(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9.C(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10.D(“載法兴对待废帝缺少宽容”无中生有。“对废帝过于苛刻导致了免职和杀身之祸”概括错误。文中说导致載法兴被免职和杀身的主要原因是华愿儿去集市里,细听谣传,而众人都说戴法兴是真正的天子,废帝是傀儡,华愿儿就把这些告诉废帝,废帝于是勃然大怒,对戴法兴斩尽杀绝。)
三、(23分)
11.(8分)
(1)(2分)戴法兴博古通今,一向被亲近优待。(颇,素见)
(2)(3分)世祖性情严酷暴虐,别人跟他有极小的仇恨,都往往遭到杀身之祸。(睚眦,动,罪戮)
(3)(3分)太监华愿儿极受废帝宠爱,废帝赐给他的金银布帛都数不清,戴法兴常常扣除一些,华愿儿非常恨戴法兴。(有盛宠,无算,加裁减)
附参考译文:
戴法兴,是会稽山阴县人。小时候家庭贫困,他的父亲戴硕子,以贩卖麻的布匹为职业。戴法兴的两个哥哥延寿,延兴都素养极高且学有所成。延寿擅长书法,法兴专心学习。山阴县有一个叫陈载的人,家有三千万钱,乡亲们都说“戴硕子的三个儿子,抵得上陈载的三千万钱。”
法兴小时候在山阴县集市上卖葛布,后来当传送署签的小官,进而做了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在尚书中选择令史,得到法兴等五个人,让法兴担任记室令史。刘义康被废除爵位后,法兴还是当世祖的征虏、抚军记室掾。世祖(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当江州刺史后,戴法兴于是补任南中郎典签。世祖即位,他担任南台侍御史,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人专管皇宫内的事务(选官、授职、升降、褒赏、诛杀等大事),权倾天下。孝建元年,加任建武将军、南鲁郡太守,解除舍人职务,在东宫侍候太子。大明二年,皇帝因为需要南下准备秘密地计划大事,封法兴为吴昌县男爵,封地三百户。法兴转任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太子旅贲中郎将,还照样担任太守。
世祖亲自阅看政令奏章,不信任大臣,而对左右亲信不得不有所委任付托。戴法兴博古通今,一向被亲近优待,虽然出宫侍候太子,但是世祖的信任却深厚亲密。孝建初年,(戴法兴)补任东海国侍郎,仍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凡是选拔、任命、升迁、调动、杀戮、赏赐这些大事的处理,世祖都与戴法兴共同商议。
世祖性情严酷暴虐,别人跟他有极小的仇恨都往往遭到杀身之祸。这样戴法兴广开说情之门,收受很多贿赂,凡是经他推荐的人皇帝都依言授官,天下人与物集聚其门,门庭之外成了集市,家产都积累到千金之数。
世祖去世,前废帝即位,戴法兴升任越骑校尉。废帝年龄大了起来,凶恶的性格逐渐养成,想有所作为,戴法兴每次都加以约束,每次对废帝说:“皇帝像这样做,难道是想做营阳(帝)吗?”废帝内心颇有些恼火。太监华愿儿极受废帝宠爱,废帝赐给他的金银布帛都数不清,戴法兴常常扣除一些,华愿儿非常恨戴法兴。废帝常常派华愿儿去集市里,细听谣传,而众人都说戴法兴是真正的天子,废帝是傀儡。华愿儿就把这些告诉了废帝,废帝于是勃然大怒,免去戴法兴的官职,打发他回到故乡,又把他迁到远方的郡里,不久又赏赐他在家里自杀,时年五十二岁。第二天又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并开其棺焚尸,没收了他全部的财物。
12.(9分)
(1)(2分)B(没有使用对比手法,而是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2)(3分)诗中描写了终南山幽寂空旷、山远人稀之景,作者醉心山水,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秀美山河的赞美之情。
(3)(4分)与天帝居所相接,山势高大雄奇;与海角相连,山形绵远辽阔;被云雾缭绕,山中幽静如仙境;由中峰分野,山域广大纵横;因光照而阴晴不同,山谷中风光奇异多变。(每答对1点给1分,答对4点给满分)
13.(6分,每空1分)
(1)凭轩涕泗流 吞声踯躅不敢言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四、(20分)
14.(4分)AC(B项,文中无法看出他的“自私贪婪”,“不劳而获”也言过其实;D项,说明信已经产生影响,松户与三不再像原来那样厌恶自己的孩子。)
15.(5分)①描述了水泥工人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②他发现并阅读藏在水泥桶里的女工信件的经过。③读完信件后的反应。
16.(6分)松户与三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想反抗又不得不对现实妥协的日本贫苦工人形象。(2分)①他生活贫困,勤劳质朴,有同情心。他因生活贫困、工资低、孩子多而沮丧、不满,尤其对造成女工悲惨遭遇的社会无比愤怒,想砸坏一切。(2分)②他虽因为对生活不满、对社会愤恨不平而产生反抗心理但面对生计问题又犹豫和妥协。“真想喝个烂醉”、“看着妻子腹中的第七个孩子”等内容表现了他的犹豫不决和妥协。(2分)
17.(5分)观点1:认同此说法:①人不像人,形如水泥。开篇描写自己的劳动过程,人在生产水泥的紧张环境中辛苦劳作,无暇顾及自己;②亲情扭曲。自己与孩子本是骨肉亲情,但生活的压迫使他一想到即将降生的孩子就感到“泄气之至”;③被生活吞噬。信中的内容反映了女工的丈夫已经被水泥吞噬,实际上也是被繁重的生活本身吞噬,这也是自己虽然活着,但也已经被生活吞噬的写照。④生活的重压使他变得麻木,对生活不满也只能无奈地叹息。(每答对1点给2分,答对3点给满分)
观点2:略。如不认同,言之成理即可。(7分)
五、(7分)
18.(7分)
(1)(2分)犯上作乱
(2)(5分)孔子认为真正的孝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更要表现在心中,表现在言行的恭顺,内心的敬爱。联系实际答案提示:孝顺老人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谈,意思对即可。例如: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当今社会日趋老龄化,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应体现在物质上,更应讲究“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常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心理,尊重老人权利。(主张给2分,联系实际3分)
附译文:
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竖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六、(共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35分
内容18分
一等(18-15)
二等(14-10)
三等(9-6)
四等(5-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17分
一等(17-14)
二等(13-10)
三等(9-6)
四等(4-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5分
深 刻
丰 富
有文采
有创新
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⑵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⑶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⑷材料丰富
⑸形象丰满
⑹意境深远
⑺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⑼文句有意蕴
⑽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⑾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⑿有个性特征
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如观点有创新且言之成理,可适当提高发展等级,直至满分。(3)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