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
《水调歌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难点)
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重点)
教学流程
《水调歌头》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语:
猜猜看:?他是谁?
古有一人: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二、【文学常识】
1、文体知识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苏轼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_皆以文学名世,世称_______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
“三苏” 与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___________,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_____。
明确: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三苏”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豪放、辛弃疾、黄庭坚、“宋四家”。
苏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背景链接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三、【听读朗读】
1、听读朗读诗歌
2、读准字音
丙辰(chén)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无眠(mián) 绮户(qǐ) 婵娟(chán)
3、读出节奏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全班齐诵读诗歌。
四、【读懂词意】
(一)研读小序
1、读懂意思
参考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背景链接: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2、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明确: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领起全篇。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读懂上下阕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理解意思。
参考译文:
皎洁的明月何时才能出现。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五、【鉴赏探究】
(一)研习上阙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2、“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明确: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3、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4、揣摩上下阙的内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形成过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
5、思考:上阕的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上阙写景,表达作者想超脱又眷恋人间的矛盾心情。
(二)研习下阙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什么?为何无眠?
明确: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夜已深了,官场的失意和对亲人的思念,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明确:“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3、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下阕→问月怀人(难眠怀弟)抒情
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沉思、探求。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和他的乐观旷达
六、【合作探究】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明确: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2、这首词写法有何特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法上:想象奇特,意境开阔,融幻想和现实于一体,语言生动凝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怀念。反映出他的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精神。
知识链接——区别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你最喜欢《水调歌头》中的哪一句话,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用反诘的语气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示例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说人世间的悲伤分离、欢喜聚合是自古常有的事,就如月亮也总是有圆有缺难以十全十美,蕴含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不顺境遇的释怀及旷达乐观的心境。
示例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是说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这是苏轼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的祝愿,表现了词人旷达胸襟,是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示例四: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它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小结:
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苏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他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再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发出一句最真诚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
七、【拓展延伸】
1、相关故事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得虽然有些过头,其他的词也在继续流传,并没有作废,只是有些相形见绌罢了。仿佛是群星灿烂的天空出现一轮明月,其他的星宿马上显得黯淡无光了。也可看出这篇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以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2、苏轼名言积累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3、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4、有人说,我们随手拿起一本古诗词,抖一抖,叮叮当当的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月”的诗歌?
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79张PPT。诗词三首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苏轼新知导入 古有一人: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猜猜看:?他是谁?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文体知识:宋词简介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水调歌头苏轼 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苏轼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_皆以文学名世,世称_______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走近作者——考考你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三苏” “三苏” 与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___________,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豪放辛弃疾黄庭坚“宋四家”苏轼代表作品有:
《水调歌头》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背景链接水调歌头苏轼听读朗读 水 调 歌 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读准字音chénquèqióng 水 调 歌 头
苏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qǐmián
chán
水调歌头 (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出节奏——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水 调 歌 头
读懂词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
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水 调 歌 头
读懂词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领起全篇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经受不住哪里比得上哪一年端起酒杯宫殿。想要担心,害怕。 皎洁的明月何时才能出现。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只是希望雕花的窗户不能入睡红色的楼阁指月亮。 偏为什么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鉴赏研习上阙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2、“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水调歌头
苏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3.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结构上形成过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4、揣摩上下阙的内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思考:上阕的主要写了什么?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上阙写景,表达作者想超脱又眷恋人间的矛盾心情。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什么?为何无眠?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夜已深了,官场的失意和对亲人的思念,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研习下阙(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下阕→问月怀人(难眠怀弟)抒情
→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沉思、探求。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和他的乐观旷达3、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合作探究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2、这首词写法有何特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喜欢《水调歌头》中的哪一句话,请说说你的理由。
(或以“我喜欢 ,
因为 。”的句式说话)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2、这首词写法有何特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法上:想象奇特,意境开阔,融幻想和现实于一体,语言生动凝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怀念。反映出他的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精神。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想 到乙事物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琼楼玉宇)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3、你最喜欢《水调歌头》中的哪一句话,请说说你的理由。
(或以“我喜欢 ,
因为 。”的句式说话)示例一:“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用反诘的语气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示例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说人世间的悲伤分离、欢喜聚合是自古常有的事,就如月亮也总是有圆有缺难以十全十美,蕴含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不顺境遇的释怀及旷达乐观的心境。
示例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是说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这是苏轼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的祝愿,表现了词人旷达胸襟,是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它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示例四: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拓展思考示例一: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示例二: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今夜月正圆,正是思乡时。祝你们兄弟早日团圆! 1.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祝你中秋快乐!
2.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心顺甜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共贺中秋时。 愿今夜的月光照亮您所有的梦想,衷心祝愿美梦成真!
拟写中秋祝福短信课堂练习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B?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A3、??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答案: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 ?”的句子。?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我的下联:?
示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6、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答案: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拓展延伸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得虽然有些过头,其他的词也在继续流传,并没有作废,只是有些相形见绌罢了。仿佛是群星灿烂的天空出现一轮明月,其他的星宿马上显得黯淡无光了。也可看出这篇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以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苏轼名言积累月亮有哪些美称和雅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有人说,我们随手拿起一本古诗词,抖一抖,叮叮当当的会掉下好多____字来。
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月”的诗歌? “月”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堂总结 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苏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他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再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发出一句最真诚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上阕:望月(写景)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板书设计背诵——看谁背得快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梳理上阙的思路望月想象问天留人间思归恐寒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梳理下阙的思路月照怨月无眠愿人长久悟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