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统计与概率)
设计者:孤山镇东大于小学 王传海
教学内容:教材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信息。
教学关键:
利用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逐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
⑴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
⑵小丽一家三口各类食物摄入量情况统计表。
⑶统计图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分析宝塔图
膳食和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合理的搭配膳食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同学们知道如何搭配膳食吗?
⑴请看(出示挂图),这是“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宝塔图再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说出每天摄入各类食物的多少)
⑵你再仔细看看图,估计一下各类食物之间的相差情况吗?(说出各类食物的相差情况)
2、完成统计表
⑴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通过观察掌握了各类食物的摄入情况。老师这里有小丽一家三口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能把这个统计表补充完整。
种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⑵根据“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让我们来判断一下小丽一家三口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是否合理?要说明你的理由。
⑶同学们都知道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更形象。根据摄入量和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这两栏老师绘制了两个统计图(出示统计图),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统计图吗?(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对。这个是条形统计图,这个是扇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扇形统计图
⑴小组内交流:在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表示什么?每个扇形表示什么?
⑵全班交流:(整个圆表示每天摄入各类食物的总量,每个扇形表示每个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教师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代表总量,每一个扇形都代表一个数量表示各个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统计图,你分别得到了哪些信息?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⑵全班交流。
⑶从条形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和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⑷要判断小丽一家三口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是否合理你想根据那个统计图来判断?为什么?你能说一说是否合理吗?
教师小结:
从扇形统计图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总量的百分比。我们只有掌握了它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运用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85页“说一说”,⑴﹑⑵﹑⑶说一说你获得了那些信息。⑴﹑⑶还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教材85页“试一试”。
⑴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
⑵完成第⑴小题。
⑶完成第⑵小题。
两个年级作息时间总量是多少?应如何求?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好吗?希望同学们课后勤加练习,把知识掌握的更好。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孤山镇东大于小学 王传海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学教材。在学生自学时,出示学习提纲: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在讲到扇形统计图时,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概括的也比较全面,让学生感知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接着我又发问: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有个学生问道:我想知道怎样画扇形统计图,这里我在设计导学案时已经预料到了。这里虽然教材上没有要求,但是我还是作为重点来探究,我认为我们是为了教学生知识,而不是为了教教材,只要是学生想知道,我们就要满足他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虽然没有让学生画,但是从我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他们已经会画扇形统计图了。在后面的问题解决中,从学生的课堂发言观察,我认为学得比较好。整堂课的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但是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本班学生积极发言的程度,还是有待提高。课后我调查原因:有得学生表现得比较自信,有得学生表现得比较胆怯,不敢发言,怕说得不到位。以后再这方面我会更加注意培养学生,让高效课堂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