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 19让灯亮起来 教案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科学 19让灯亮起来 教案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5 13: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让灯亮起来》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共6课时。本课主要内容是探究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电路以及电路的主要元件,如灯泡、导线、电池、开关等,启发学生自己得出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这一科学道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想中学,在用中学。所以贯穿本节课的是两个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材料,知道一个简单电路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
2、过程与方法:能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并能根据图形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通过多种方法连接电路图归纳出电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一些基本元件连接简单电路。
教学难点:能够从不同的连接方法中归纳出电路的特点。
教学准备:
1、电池、灯泡、电池盒、导线、开关、手电筒
2、实验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手电筒,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请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师开关手电筒)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这些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呀,老师归纳了一下,同学们提的问题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让灯亮起来)
【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
1、启发学生猜想:手电筒里有哪些材料才使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猜想汇报,教师补充小结。(电池、灯泡、导线)
3、认识材料。
电池(课件出示):作用——(供电的);特点——有正负极之分,标有“+”的一端是是正级、标有“-”的一端是负级,电池两级分别与导线连接,画电池。
小灯泡(课件出示):特点——由玻璃泡和金属螺纹部分构成,玻璃泡里有两条金属丝,一条与金属螺纹部分相连,另一条和底部的锡点相连,连接两条金属丝的就是灯丝,两个连接点分别与导线相连,画小灯泡。
导线:作用——(导电的);特点——里面是金属丝,外面是橡胶绝缘层,电池里面的电可以通过导线传递到小灯泡。
5、设计连接图。
(1)、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导线,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想一想把连接方法画在试验单上。
(2)、生交流汇报,展示连接图,
6、生动手连接电路验证设计图是否正确。
(1)、分组实验。(注意小组合作,按照分工,各尽其责.)
(2)、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完成后让小组到台前展示。
(4)、这些亮起来的灯泡有什么相同点呢?
(5)、观察比较连接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学生汇报小灯泡亮起来相同点。
7、老师发现有些小组的灯泡老是亮着,挺耗电的,要能控制它多好啊,你们有办法吗?
8、学生小组讨论,师画简易开关,让生展示连接方法。
9、为了帮助大家连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好朋友,教师介绍电池盒、灯泡座、开关的用法。
10、学生分组实验
(1)、同学们领取实验器材,现在按照你们画的设计图再去点亮小灯泡吧!(请小组长来领取电池盒,灯泡座、开关。)
(2)、教师请两到三个组的同学展示并汇报他们的连接方法。
11、教师小结:从刚刚几组同学的连接中我们发现,电从电池出来经过导线到灯泡,然后又经过导线、开关回到电池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路,灯就亮起来。这个通路就叫电路。
【本环节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活动,并且有效的分解难点,通过观察比较,两次实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电路的特点,从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实验
通过刚才同学们积极探究、实验,现在你们知道手电筒是怎么亮起来的吗?
【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
1、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都像一个个小科学家那样去认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但是要注意,生活用电不能随便连接,那样非常危险。
2、同学们,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出示两颗小灯泡,你有几种方法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呀?
【一节课的结束,是另一节课的开始,每学完一节课给学生留下的不是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一个新的的问号。】

板书设计:
让灯亮起来
电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