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说学情
说教材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说学法指导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既然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的人口、气候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对比归纳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掌握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及组成,知道陆地地形世界之最及所在的大洲。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
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积极态度,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及组成。
2、难点: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及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由于刚刚接触地理学科没多久,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都比较薄弱,而且对一些地理名词的记忆也比较困难,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但是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竞赛法及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同时运用各种语言信息,让学生在欢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图填图,提高学生观察判断、对比归纳的能力。
2、指导学生在比赛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播放图片,启发导入
任务驱动,达成目标
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
世界的地形
图片展示,启发导入
任务驱动
达成目标
自主学习——品概念,获新知
合作探究——分类型,比特征
合作探究——找一找,记一记,比一比
自主学习——品概念,获新知
结合课本p33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
3、完成活动题1、2。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1、A点的海拔为 米,B点的海拔为 米,C点的海拔为 米,D点的海拔为 米,E点的海拔为 米。
2、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D、E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相对高度
海拔
1200
200
100
500
300
200
700
结合课本p33—p44的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陆地地形根据_______________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种基本类型。
2、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方面来描述五种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除盆地外)。
3、盆地的形态特征是_____高,_____低。
合作探究——分类型,比特征
地表的高低起伏
平原
高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四周
中间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3、盆地的形态特征是_____高,_____低。
四周
中间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地形类型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地面起伏小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海拔较高,边缘陡峭
地面崎岖不平 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海拔躲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
四周高,中间低
活动内容:
1、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讨论设计。
2、利用自己的肢体,比如说手掌,个头等演示五种陆地地形。(注意表示出高低起伏的差异)
3、设计时间把握在3分钟左右。
4、将小组成品进行展示。
1、根据课本p35内容找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及组成并落实在地图册上。
合作探究——找一找,记一记,比一比
2、根据课本P35阅读内容了解世界陆地地形世界之最并落实在地图册上。
3、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实际说体会
巩固提高——比比谁最棒
1、判断下列各点所在的地形区分别属于什么地形类型。
2、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这段话中描述的现象吗?
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的感觉,但在海拔1524米的泰山之巅却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叹,这是什么原因?
1、地形、海拔及相对高度的概念
2、陆地地形分类及其形态特征
3、世界两大山脉带分布组成及陆地地形世界之最
4、感悟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
根据课本P36-P37页内容自学海底地形的相关知识,完成以下几点要求:
1、掌握海底地形的分类。
2、了解各海底地形的特点。
3、学会根据海底的相应位置去判断地形类型。4、记住世界最深的海沟名称及其大概位置。
陆地地形
1、地形、海拔
及相对高度的概念
2、陆地地形分类
及形态特征
3、世界两大山
脉带分布及组成
4、陆地地形世
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