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5 11: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识记鲁迅和散文的有关文学常识。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4.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5.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2.通过朗读品味,结合体验,细读文章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蕴含其中的情感与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2.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学习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
 【难点】
 领会作者在叙写三味书屋生活时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鲁迅、《朝花夕拾》和散文等有关文学常识。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4.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难点】
 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导入一:关联型
[设计意图] 由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文课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生自由回答。】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导入二:情境型
[设计意图] 在欢快的乐曲中引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进而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文本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罗大佑)。】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曲,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2、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字词和文学常识的预习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疏通课文内容奠定基础,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的放矢。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确凿(  )  菜畦(  )  蟋蟀(  )
 缠络(  )  竹筛(  )  觅食(  )
 鼎沸(  )  鉴赏(  )  脑髓(  )
 盔甲(  )  蝉蜕(  )  秕谷(  )
 锡箔(  )  倜傥(  )  拗(  )
 〔答案〕 záo qí shuài luò shāi mì dǐng jiàn suǐ kuī tuì bǐ bó tìtǎng ǎo
(2)解释下列词语。
 人迹罕至:           ?
 高枕而卧:           ?
 倜傥:             ?
 人声鼎沸:           ?
 〔明确〕少有人来。/比喻无所顾虑,今多比喻不加警惕。/洒脱,潇洒,不拘束。/形容人声喧闹。
2.文学常识填空。【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强化识记。】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明确〕周树人《狂人日记》
3.补充作者情况及相关背景资料。
 【课件展示如下内容,生快速阅读,理解大致内容,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1)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作者当时在厦门。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
(2)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我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组成,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梳理概述能力。
1.初读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从课文的题目看,你认为课文的材料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应该分为几部分?
 〔明确〕空间顺序;应分为两部分,百草园是第一部分,三味书屋为第二部分。
(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本文的过渡段是第几自然段?
 〔明确〕第一自然段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过渡段为第九自然段。
2.概括内容。
(1)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我觉得作者拥有一段的童年生活,因为。?
 【着眼全文,把握情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细致感受。】
 〔明确〕多姿多彩他在百草园里可以自由玩耍,在三味书屋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体会到了许多乐趣
(2)课文以为序,叙写了百草园的游戏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回忆百草园时,主要写了百草园美丽的景物、、;叙写读书生活时,主要回忆了入学礼节、、教学内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在回忆中流露出之情。?
 〔明确〕空间转换神秘的传说雪地捕鸟教书先生有趣的游戏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归纳概括,梳理情节
[设计意图] 梳理出文章的层次段落,也是指导学生概括每一部分内容大致意思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初读感知,了解文章的起始段,然后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1.本文分为几部分,起始段落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9~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2.每一部分都写了哪些事?围绕这些事再给每一部分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总体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写春、夏、秋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结束):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研读赏析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用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写景特点,以及学习作者如何写景物,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真情实感。
1.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后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 ①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 ①鸣蝉、黄蜂、叫天子。②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③写的都是动物。
(4)请同学们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
 〔明确〕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2.试分析此段描写景物的特点。
 【组内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3、课堂小结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周国平)
4、布置作业
 语句仿写:本文作者准确选用词语,语言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精心选择描写对象,准确选用修饰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进行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或场面描写。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种情景描写。(可以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春天来了!我来到初春的田野,                       ??
 除夕终于在我的千呼万唤中到来了,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佳肴,全家人都围坐在圆桌边,你看:
                      ?
5、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2.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研读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4.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研读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难点】
 理解本文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以细读为主。通过抓住第九自然段的几个关键词语,指导学生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体会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品析第九自然段,感受“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1.三个“也许”。【学生朗读品味。】
 〔明确〕三个“也许”是“我”对家人将“我”送到书塾去的原因的猜测,其中又隐含着“我”不愿离开的无奈。因此,既要指导学生读出猜测的语气,又要品味“我”不情愿离开的无奈之情。
2.Ade
 【补充资料: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wiedersehen”,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之间的告别。补充“Ade”一词在德语中的特殊用法,让学生了解这个词语并非课文注解的“别了”“再见”那么简单,以便更深入地感受这一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 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
3.三个“们”,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
 〔明确〕百草园的这些事物是“我”的好朋友,体现了“我”对百草园的不舍、依恋,符合当时“我”的视角。
 【在孩童时期,很多人都具有“集体表象”的思维特点,即把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一体化。在童年鲁迅的眼里,百草园中的一切都是亲切的,这些在成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却是他童年的玩伴,有着无限乐趣。可以说,“们”这个虚词富含小鲁迅离开百草园时的复杂心情,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孩子俏皮的语调,更集中体现了小鲁迅对百草园的不舍、依恋之情。通过对“们”一字的品读,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小鲁迅对百草园的深厚感情。】
2、课堂实录
一、“寻读”百草园,体会童心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问题呈现的方式,让学生细读文本,找出相关语句,体味百草园的趣味所在。而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在学生的回答中适时追问或总结,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挖掘出文本背后的意蕴。
 深入乐园,寻找乐趣。(快速阅读课文第1~8自然段)
1.百草园为什么这么让“我”留恋呢?
 找出第1~8自然段的文眼。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师过渡。】百草园明明只有一些野草,在作者笔下却被称之为“乐园”,是因为在这里活跃着一颗童心,洋溢着儿童的趣味。
2.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那里的最有趣味,因为,所以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组内讨论,组长组织组员积极发言;班内交流时,教师善于鼓励、补充,最后梳理出第一部分“乐园”的主要内容。】
预设一:
“乐景:百草园的景物”最有趣。
 因为:(1)这一段重点强调“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可看出百草园有趣之处很多,“我”说起家里菜园时的那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朗读品味,读出自豪、得意之情。】
(2)……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追问:此时在泥墙根旁拔何首乌的小鲁迅,是一副怎样的神态?
 〔明确〕拔得满头大汗、灰头土脸,虽然忙碌,心里不免失望,但却乐此不疲。这份惬意,体现了幼年鲁迅的天真稚气。(童趣、童心)
 【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为文本“留白”处“补白”。】
(3)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儿童特有的感受。
 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结合朗读,重点品味几个能代表儿童特有感受的词语。】
预设二:
“乐闻:美女蛇故事”最有趣。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领悟、体验小鲁迅当年听长妈妈讲民间传说故事的无穷乐趣,体会这一部分也是百草园作为“乐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1)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还原当年小鲁迅听故事的情境。
(2)让学生感受那种紧张、神秘的气氛,体味童年鲁迅的好奇、满足。
 追问:美女蛇的故事有何作用?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预设三:
“乐事:雪地捕鸟”最有趣。
(1)捕鸟动词的准确运用。(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可见当年乐之深)
(2)体会的是捕鸟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充满着期待,心情何其紧张),跑去一看(何其兴奋),却什么都没有(何其失望),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又是何其沮丧)。”而捕鸟的乐趣也就尽在这期待、紧张、兴奋、失望与沮丧之中了!(朗读品味)
 【原本“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在鲁迅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那些在外人看来不值得一提的乐趣,却在童年鲁迅的心里生根发芽。可以说,百草园是当时“我”的心灵写照,这里活跃着一颗童心,洋溢着儿童的趣味。】
二、“探读”三味书屋,了解童年鲁迅(阅读第10~24自然段)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从小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印象切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入了解三味书屋充满别样情趣的学习生活,进一步理解文章蕴含的主题。
 【三味书屋,这个包容了鲁迅近6年光阴的学园,对童年鲁迅来说同样充盈着乐趣。这里既有充满童趣的课堂,又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在三味书屋里,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指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借此帮助学生探寻作者在三味书屋的乐趣所在,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角度解读。】
 〔明确〕活泼、调皮、可爱、天真、好奇、好学……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三味书屋中的“三乐”。
 〔明确〕 (1)后园觅乐:“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重点品味“也”字。】
 【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是鲁迅先生心中的另一个“百草园”,同样充满着无限乐趣。】
(2)读书之乐:放声唱读痛快淋漓;老先生入情朗读。
 【朗读品味,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老先生的语气、神态、动作等。】
(3)见机找乐:课上偷着画画——兴味盎然。
 【可让学生联系曾经在课堂上偷着做小动作时的心情,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其中的趣味。】
 【在鲁迅笔下,三味书屋是一个亦庄亦谐、亦学亦玩的学习场所。与百草园相比,他同样会感到新鲜和好奇,这里同样有着别样的情趣。】
三、“联读”资料,触摸成年鲁迅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鲁迅聪明机智、风趣幽默的一面。对这一点,在阅读中部分学生已有所体会但并不深刻,因此三段材料的介入有助于学生触摸成年鲁迅聪明机智、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还学生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鲁迅形象。
 了解成年鲁迅的聪明机智、风趣幽默:
 材料一:
 一般人都知道,鲁迅是一天到晚拿着“投枪和匕首”跟敌人战斗的,实际上鲁迅的性格很多人不知道,生活当中的鲁迅是幽默、爱开玩笑的人。鲁迅也喜欢笑,据他的朋友回忆,他常笑,笑声大得连三间屋子的人都能听到。(周令飞:鲁迅长孙)
 材料二:
 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发射香烟。
 材料三:
 理发趣事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完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细活”地做。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不解:“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说:“你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学生联系自己了解的鲁迅先生,分析成年后鲁迅的幽默表现在什么方面。】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置了一个关于百草园的阅读练习,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也增加了对百草园更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组内合作完成,教师明确答案。】
思在百草园刘宗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时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1.作者把园中的小草当作来写,赞美小草,实际就是赞美。?
 〔明确〕人鲁迅精神
2.说说第③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明确〕过渡作用。
3.试分析下列句子蕴含的意义。
(1)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明确〕鲁迅虽死,而精神永存。
(2)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
 〔明确〕它们,指小草,暗喻鲁迅在敌人的残酷迫害下仍坚持战斗,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和世界的和平进步。
4.将本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部分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各个方面来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美丽,而本文写景物主要描写的是其生机勃勃。
3、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乐”的不同,作为本堂课的结束语。
 你认为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示例:
 相同之乐: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愿离开百草园、溜到书屋后园玩、上课画画等)。
 不同之乐:百草园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恩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的自然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
4、布置作业
 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还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5、板书设计
 童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