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 女娲造人(1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 女娲造人(1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6 12:55:56

文档简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体会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感受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3.激发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体会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袁珂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入,激趣诱思 提问导入:询问学生了解的神话故事,并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以此引入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牢固筑基 1.了解作者生平。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等。
识记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开辟(pì) 女娲(wā) 揉(róu) 掘(jué)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蓬勃:繁荣,旺盛。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澄澈:清澈透明。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绵延:延续不断。
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默读课文,掌握重要字词
学生朗读,把握课文情节。
(1-4段)女娲造人原因
(5-16段)女娲造人的过程、方法
(17-18段)女娲使人类繁衍
再读课文,重点分析
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叫“人”?
“人”这个字是象形文字,像人的模样,上半部是人的上半身,下半部是人的两条腿,“人”由此而来。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女娲用了两种方法,先是用黄泥揉团成人,这种方法比较慢,所以使女娲疲倦不堪;后来她用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后一种方法简单省事,能造出更多的人。
3.女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神通广大;工作勤奋;大公无私;感情丰富;充满爱心;有智慧、极其聪明;心灵手巧;考虑周全
4.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作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人们对自身来源的好奇与探求,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使人读来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6.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1)想象丰富,联想奇特。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推荐阅读,拓展积累
1.同学们可以在课外找一找袁珂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2.除了女娲造人,还有很多其他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都值得同学们读一读。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完成课后练习。
2.展开想象,进行改写和续写,可以想象人类出现以后的世界的变化,进行续写。
六、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1-4段)女娲造人原因
(5-16段)女娲造人的过程、方法
(17-18段)女娲使人类繁衍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处理环节板块之间的衔接上做的不到位。2、读的不够,因为文章长度的原因,只能利用早自习时让学生提前阅读,课上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朗读。3、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
课件14张PPT。女娲造人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体会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感受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3.激发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等。识记字词(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开辟(pì) 女娲(wā) 揉(róu) 掘(ju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蓬勃:繁荣,旺盛。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澄澈:清澈透明。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绵延:延续不断。内容分析文章层次:
(1-4段)女娲造人原因
(5-16段)女娲造人的过程、方法
(17-18段)女娲使人类繁衍内容分析
“人”这个字是象形文字,像人的模样,上半部是人的上半身,下半部是人的两条腿,“人”由此而来。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叫“人”?内容分析 女娲用了两种方法,先是用黄泥揉团成人,这种方法比较慢,所以使女娲疲倦不堪;后来她用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后一种方法简单省事,能造出更多的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内容分析
女娲的形象:神通广大;工作勤奋;大公无私;感情丰富;充满爱心;有智慧、极其聪明;心灵手巧;考虑周全重点分析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作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重点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人们对自身来源的好奇与探求,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使人读来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1)想象丰富,联想奇特。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展开想象,进行改写和续写,可以想象人类出现以后的世界的变化,进行续写。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