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 秋天的怀念(1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 秋天的怀念(1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6 12:58:26

文档简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
2.学会通过精读揣摩、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和优美的语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体会母子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母爱的伟大,感悟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母亲的隐忍与伟大,作者的愧疚与怀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引入,激趣诱思 课件展示秋天的景物,包括菊花,以此引入课文《秋天的怀念》并展示作者与母亲图片。
二、初读课文,牢固筑基 1.了解作者生平。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州,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2.识记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瘫痪(tān huàn) 侍弄(shì nòng) 豌豆(wān) 翻来覆去(fù)
憔悴(qiáo cuì) 絮叨(xù dāo) 仿膳(shàn) 诀别(jué)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也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憔悴:形容人或物瘦弱、瘦小,面色、颜色不好看。
央求:恳求、乞求。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仿膳:为皇帝提供的饮食,称为“御膳”。清王朝垮台后,皇宫里的御厨也流落到了民间,这些厨师开了饭馆,因为他们所做的菜式,是仿造原来清宫的御膳,因此被称为“仿膳”。
诀别: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3.朗读课文
①老师深情朗读诗歌,同学们聆听时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生朗读,注意字音字形,节奏韵律和情感起伏。
再读课文,重点分析
1.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面对这样的我,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此时母亲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敏感。他会砸碎玻璃,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墙壁,狠命捶打自己的腿。
为了不刺激敏感脆弱的儿子,母亲“悄悄地躲出去”,但又因为不放心,担心儿子做傻事,于是“偷偷地”注意着,平静之后“又悄悄地进来”。
此时母亲心里其实比儿子更痛苦,但心里想着的还是抚慰儿子受伤的心灵。
第2段的描写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一方面衬托了母亲的无比坚强和“我”的全身心付出,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我”因“暴怒无常”给母亲带来的伤害,不知体恤母亲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
第3段写母亲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表现了什么?
“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说——悄悄出去”等。
可见,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处不在了。母亲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彰显出真挚无私的舐犊情深。

第7段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菊花?
母亲爱花,“我”在母亲的请求下曾答应赏花。作者睹物思人,又想到曾经的事情,借此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开头和结尾处,“我”有什么改变?
起初,“我”暴怒无常,无端埋怨母亲,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结尾处,我终于理解了母亲,心中充满了无限悔意和深切的怀念,在母亲的鼓励下获得生活的勇气,对未来坚定了信心。
文中两次出现了“好好活儿”,找到这两个位置,这句话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第一次出现在第一段,是母亲看到我在重创中痛苦时对我所说的话,这句话很朴素,但却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是对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的恳求。
第二次出现在文章结尾的“好好活儿”是因为我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心和妹妹坚强的活下去,这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
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章描写景物的笔墨不多,但总能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感染读者。
(2)抓住人物的细微之处落笔,摹形传神,不着痕迹地刻画人物。
(3)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事件的经过,平易而精辟,亲切而凝重。
推荐阅读,拓展积累
1.除了《秋天的怀念》以外,《我与地坛》也是史铁生创作的散文佳作。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感受史铁生的创作风格,积累好词好句。
2.写母亲的作品,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孙犁的《母亲的记忆》、丰子恺的《我的母亲》,都值得一读。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完成课后练习。
2.小练笔:想象一下,面对母亲的遗像,史铁生会说什么?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性情暴躁、脾气暴怒、敏感
母亲——心理痛苦,关爱儿子
母亲的情感: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说——悄悄出去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优点是:1.全班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进行了一次文本细读,而且读出了文本中蕴含的人物思想、情感,与文本、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对话。
学生是阅读主体。我努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储备自由地解读文本,课堂上呈现出“我要阅读”的主体兴奋状态,令人欣慰。
不足之处有:1.生生间的对话还不够,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
2.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看,内容仍然多了。如果作为整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则比较适宜。
课件18张PPT。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
2.学会通过精读揣摩、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和优美的语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体会母子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母爱的伟大,感悟人生的意义。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州,当代作家。
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
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识记字词(1)掌握下列字的字音、字形。
瘫痪(tān huàn) 侍弄(shì nòng)
豌豆(wān) 翻来覆去(fù)
憔悴(qiáo cuì) 絮叨(xù dāo)
仿膳(shàn) 诀别(jué)识记字词(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也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憔悴:形容人或物瘦弱、瘦小,面色、颜色不好看。
央求:恳求、乞求。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仿膳:为皇帝提供的饮食,称为“御膳”。清王朝垮台后,皇宫里的御厨也流落到了民间,这些厨师开了饭馆,因为他们所做的菜式,是仿造原来清宫的御膳,因此被称为“仿膳”。
诀别: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重点分析性情暴躁
脾气暴怒
敏感砸碎玻璃
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墙壁
狠命捶打自己的腿悄悄地躲出去
偷偷地注意着
又悄悄地进来我母亲心里痛苦,但更想抚慰儿子受伤的心灵。重点分析第二段侧面描写 一方面衬托了母亲的无比坚强和“我”的全身心付出,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我”因“暴怒无常”给母亲带来的伤害,不知体恤母亲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重点分析3.第3段写母亲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表现了什么?
“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说——悄悄出去”等。
可见,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处不在了。母亲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彰显出真挚无私的舐犊情深。第三段提问重点分析最后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菊花?
母亲爱花,“我”在母亲的请求下曾答应赏花。作者睹物思人,又想到曾经的事情,借此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提问重点分析我的改变起初,“我”暴怒无常,无端埋怨母亲,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最后,我终于理解了母亲,心中充满了无限悔意和深切的怀念,在母亲的鼓励下获得生活的勇气,对未来坚定了信心。重点分析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述的是病重的母亲照顾因双腿瘫痪而性格暴怒无常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事,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无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提问重点分析好好活儿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儿子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心和妹妹坚强的活下去。重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章描写景物的笔墨不多,但总能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感染读者。
(2)抓住人物的细微之处落笔,摹形传神,不着痕迹地刻画人物。
(3)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事件的经过,平易而精辟,亲切而凝重。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小练笔:想象一下,面对母亲的遗像,史铁生会说什么?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