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 散文诗二首(21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 散文诗二首(21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6 13:02:23

文档简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揣摩诗歌的语言美。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情的写作方法。
2.感悟人间至爱亲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两首诗歌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金色花
导入 朗诵以母爱为主题的诗歌,引起学生注意,然后引到本课《金色花》上。 二、初读 1.了解作者生平。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 2.识记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祷告(dǎo) 匿笑(nì) 嗅(xiù) 衍(yǎn) 摩(mó)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乞求保佑。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老师深情朗读诗歌,同学们聆听时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重情感。
重点分析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写了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与体贴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之心。
2.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孩子热爱体贴妈妈,妈妈呵护孩子。
3.“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色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金色花象征着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总是瞒着妈妈。
5.“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样的性格?
? 妈妈:疼爱孩子,呵护孩子等
孩子:想报答妈妈的恩情,体贴妈妈,调皮,机灵等
拓展积累
找一找泰戈尔的其他诗作,读一读。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家后将《金色花》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并记录下他们的感受,下节课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三次嬉戏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一、导入 课件展示荷叶和母亲图片,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 1.了解作者生平。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散文《笑》《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2.识记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并蒂(dì)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í huáí) 敧斜(qī)
遮蔽(zhē) 覆盖(fù)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姊妹:姐妹。
菡萏:荷花的别称。
敧斜:倾斜,歪斜。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荫蔽:原意为大树遮住炙热的阳光,引申为覆盖、遮蔽或庇护、保护。旧时还可比喻尊长照顾着完备或祖宗保佑着子孙。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深情朗读诗歌,同学们聆听时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分析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我”看到雨打红莲时,荷叶遮蔽红莲的情形,联想到母亲酷似荷叶,在儿女遇到风雨时本能地呵护儿女,从而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赞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下的幸福。
3.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无畏地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地帮助自己。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此句是全文的文眼,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题旨,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了。
四、拓展积累
找一找冰心的其他诗作,读一读,积累好词好句。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朗诵《荷叶·母亲》给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母亲护我
讴歌母爱
教学反思
这两首散文诗的理解并不难,在课堂上,同学们也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讨论,探讨出散文的讴歌对象。同时能够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表现出了对散文诗的乐趣。
不足之处是朗读形式单一,未能为同学们配乐朗读,同时时间安排很紧凑,未能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识记字词,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少,未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与呵护。
课件21张PPT。散文诗两首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揣摩诗歌的语言美。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金色花[印度]泰戈尔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识记字词(1)掌握下列字的字音、字形。
祷告(dǎo) 匿笑(nì)
嗅(xiù) 衍(yǎn) 摩(mó)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乞求保佑。重点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写了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与体贴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之心。重点分析
孩子热爱体贴妈妈,妈妈呵护孩子。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重点分析“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色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金色花象征着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重点分析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总是瞒着妈妈。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妈妈:疼爱孩子,呵护孩子等
孩子:想报答妈妈的恩情,体贴妈妈,调皮,机灵等课后作业回家后将《金色花》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并记录下他们的感受,下节课全班交流。荷叶·母亲冰心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散文《笑》《往事》,诗集《繁星》《春水》。识记字词(1)掌握下列字的字音、字形。
并蒂(dì)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敧斜(qī)
遮蔽(zhē) 覆盖(fù)识记字词(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菡萏:荷花的别称。
敧斜:倾斜,歪斜。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荫蔽:原意为大树遮住炙热的阳光,引申为覆盖、遮蔽或庇护、保护。 旧时还可比喻尊长照顾着完备或祖宗保佑着子孙。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重点分析诗歌内容:
写了“我”看到雨打红莲时,荷叶遮蔽红莲的情形,联想到母亲酷似荷叶,在儿女遇到风雨时本能地呵护儿女,从而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赞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重点分析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下的幸福。重点分析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无畏地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地帮助自己。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重点分析 最后一段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题旨,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了。第九段课后作业朗诵《荷叶·母亲》给妈妈听。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