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 春(2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语文7年级上册人教版 春(2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6 14:33:11

文档简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语言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引入,激趣诱思 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激发同学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初读课文,牢固筑基 1.了解作者生平。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具有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 2.识记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水涨(zhǎng) 黄晕(yùn) 酝酿(yùn niàng) 朗润(lǎng rùn)
烘托(hōng) 抖擞(sǒu) 应和(yìng hè) 蓑笠(suō lì)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本文指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抖擞:施加外力抖动或震动。文中指振作(精神)。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由老师深情朗读课文,学生们聆听。然后,老师点明朗读时对感情基调、语调、语音的把握。
感情基调应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自然、质朴。
其次,学生朗读,注意融入感情。老师进行点评。(自由朗读和学生代表朗读)。
再读课文,重点分析
1.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五幅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赞春。赞美春天的“新”“美”“力”。
第一部分讲解
第一部分只有一句话,那这句话有什么特色呢?(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具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逐个分析)
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盼春心情迫切。
“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拟人化。
“来了”“近了”写出了人们盼春的急切之情,透露着喜悦之情。
总结:几个短语,语意亲切,给全文定下了轻快活泼的基调,抒写了作者盼春热切、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讲解
文章第二部分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1)春草图——草报春,生机勃勃
(2)春花图——花争春,百花盛开
(3)春风图——风唱春,和风吹送
(4)春雨图——雨润春,轻柔宁静 (5)迎春图——人迎春,喜悦希望
①作者是如何描绘春草的呢?他只写了春草吗?还写了什么呢?
词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分析:(1)“偷偷地”“钻”将小草人格化,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2)“嫩嫩的”“绿绿的”写出春草的质地和色彩,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
不只写了春草,还写了人们在欢乐的游玩。
②作者笔下的春花有何特点?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春花的?
特点:多、香、艳
顺序:空间顺序:树上繁花→花下昆虫→遍地野花
逻辑顺序:先写花的色彩,再写花的甜味,色味结合
由眼前花儿争春,联想到花儿结果的景象,虚实结合
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儿相映衬,动静结合
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风的呢?
作者运用各种感觉来写春风,主要从触觉、嗅觉、听觉这三个方面来写。
触觉: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并且运用比喻手法,写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征,把无形的风变成有形的。
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
视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感到春风的柔和。
④作者是如何写春雨的?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雨的形态:“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雨的多、细、密。
雨的时间:“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了雨的绵长。
侧面描写:通过写雨中的景物,树叶、小草、灯光、行人、农民、房屋,侧面表现春雨的亮、净、柔。
⑤作者是如何描写人们迎春的景象的?
一方面采用排比手法,概括描写了为人们生活奔忙的热闹景象,另一方面运用反复和对仗手法,写出早春使人们焕发出勃勃生机,最后引用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写出春天给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第三部分讲解
文章第三部分的三段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不能调换。
第8段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
第9段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
第10段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
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揭示了一个从小到大、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作者以此为喻,形象地写出春天将走向成熟和丰富,表明春天是新的、美的、有力的。
所以最后三段的顺序不能调换。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描写了春天万物苏醒、吐露生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1)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形、色、声、味等)。
(2)运用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富于变化。
(3)按照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写景,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4)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推荐阅读,拓展积累
1.除了《春》以外,《荷塘月色》《绿》《背影》都是朱自清创作的不朽篇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感受朱自清的创作风格,积累好词好句。
2.从古至今,文人雅客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篇,表达自己对春的独特感受。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找一找,背一背,积累名句。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完成课后练习。有感情朗读背诵文章。
2.请从“夏雨”“秋风”“冬雪”中选取你感兴趣的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教学反思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口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
①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动脑筋思考,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
②对学生的点评不到位,偏于形式化,如“很好”、“不错”。
③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④在学生自主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
课件20张PPT。春朱自清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具有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春》《匆匆》《背影》。识记字词(1)掌握下列字的字音、字形。
水涨(zhǎng) 黄晕(yùn)
烘托(hōng) 抖擞(sǒu)
酝酿(yùn niàng) 朗润(lǎng rùn)
应和(yìng hè) 蓑笠(suō lì)识记字词(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本文指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抖擞:施加外力抖动或震动。文中指振作(精神)。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层次分析第一部分:盼春(1)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第二部分:绘春(2—7)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新
第三部分:赞春(8—10) (9)美
(10)力盼春
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盼春心情迫切。
“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拟人化。
“来了”“近了”写出了人们盼春的急切之情,透露着喜悦之情。
总结:几个短语,语意亲切,运用了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给全文定下了轻快活泼的基调,抒写了作者盼春热切、喜悦的心情。 特点 修辞手法绘春 春草图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高兴) 春花图多 香 艳春花图树上繁花树中昆虫树下野花眼前花儿争春想象结果实虚实结合花的色彩花的味道色味结合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高低结合春风图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鸟鸣、流水、短笛听觉春风和煦轻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鸟鸣、流水、短笛嗅觉触觉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一层薄烟轻盈一下就是三两天绵长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迎春图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赞春
第8段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
第9段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
第10段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
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揭示了一个从小到大、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作者以此为喻,形象地写出春天将走向成熟和丰富,表明春天是新的、美的、有力的。
所以最后三段的顺序不能调换。思想感情盼春绘春赞春春天万物苏醒、吐露生机的景象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重点分析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1)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形、色、声、味等)。
(2)运用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富于变化。
(3)按照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写景,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4)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课后作业请从“夏雨”“秋风”“冬雪”中选取你感兴趣的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