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地形和地形图(2课时)课件(9+11张ppt)+教案+练习(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3.7 地形和地形图(2课时)课件(9+11张ppt)+教案+练习(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5 17:21:07

文档简介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这一节主要学习地形类型及其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表示地形的地图。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再结合图片,概括各种地形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以及家乡的地形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操。
【教学重点】
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课件等。
导入新课
欣赏有关地球的地貌图片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有的平坦、有的陡峭、有的一望无际、有的层峦叠障,我们把它们统称作什么?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区别
新课讲授
地形的类型
1、地形的类型:山地、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呢?结合图片来分析
出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五幅图片
师生共同讨论其特点
解释:1、海拔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一个地方高出另一个地方的垂直距离
教师知识准备:
1、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地势宽广,起伏很小,如长江三角洲(相对高度小)突出在平字上
2、 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但是相对高度较小,周围有明显的陡坡,但其内部地势比较平坦,如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突出在高在上
3、山地:一般相对高度很大,坡度很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如喜马拉牙山
4、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200以下,地势起伏小,坡度缓和,相对高度较小,我国的江南丘陵。
5、盆地:四周为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中部地区为海拔较低的平原或丘陵,四周高,中间低,像脸盆
地形类型
海拔
相对高度
特点
丘陵
有高有低

地表起伏较小,没有明显脉络的隆起地形
平原


地面宽广,地表起伏较小
山地
有高有低

有明显起伏
高原


顶面较大,起伏较小
盆地
周围山脉,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陷
问:高原与平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点?
生:高原海拔较高,地面都比较平坦
问:高原与山地有什么区别?
生:同:海拔较高
异:高原内部地面比较平坦
巩固:出示图片(高原、山地、丘陵、平原)让学生区别
思考: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类型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丘陵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发展农业的优势在于多种经营、立体布局;劣势在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利用不当,容易出现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般地图无法把地形起伏的山脉表示在地图上,今天就来学习这种能表示出地形起伏的地图。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等高线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等高线图时,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读等高线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并进行应用
课件等。
导入新课
“你能认出这是哪里吗?”课件播放内蒙古大草原、黄山、珠穆朗玛峰。
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放的几张图片后,有什么感觉?
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
【设计意图】了解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
新课讲授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山峰等地形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等高线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
给出定义: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让学生据图找等高线的
等高线的特点为: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认识五种地形部位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峭壁: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
【设计意图】通过地形的变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表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既受地球内力的影响,也受地球外力的影响,如流水的冲刷和溶蚀、泥沙的沉积、风的吹蚀等。
地形的变化
过渡: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使地球表面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 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地表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既受地球内力的影响,也受地球外力的影响,如流水的冲刷和溶蚀、泥沙的沉积、风的吹蚀等。
介绍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补充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海浪作用形成海蚀柱,生物也会改变地形结构。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分层练习
基础题
1 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 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 高原和丘陵绝对高度都比较小,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 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平的地形
2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 绘图纸张的大小
B. 地形海拔的高度
C. 地形的相对高度
D. 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的地形部位是()
A. 山顶  B. 鞍部
C. 山脊  D. 山谷
4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喜马拉雅山的地形类型属于( )
A. 平原  B. 盆地
C. 山地  D. 丘陵
5 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 )
  
  
(第5题)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 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 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7 图(单位:米)中海拔最高的区域是( )
,(第7题))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8 地球的陆地表面主要由五种地形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丘陵。平原海拔一般在____以下,____的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能力题
1 读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图,并将图甲中的四地与图乙中的实际位置配对:
,(第1题))
a —__e__;b —__f__;c —__g__;d —__h__。
2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2题))
A. 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B. B地为峭壁,适合攀岩运动
C. 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D. 小溪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3 读图,小畅在图中甲地遭遇了泥石流(图中虚线表示泥石流路线),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畅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是( )
,(第3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如图所示为一局部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a点至b点为河流主干。所有支流中,实际上不存在的是( )
,(第4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小华同学从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得到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第5题))
A. CB坡度比DB坡度更陡
B. A处比B处海拔高
C. E处是山脊
D. B、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提升题
1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 绘图纸张的大小
B. 地形海拔的高度
C. 地形的相对高度
D. 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的地形部位是()
A. 山顶  B. 鞍部
C. 山脊  D. 山谷
3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③____。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那么建在____(填“C”“D”或“E”)处最合适。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 D 2.D 3. A 4.C
5.A 6. B 7. D
8.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200米 丘陵
【解析】
1盆地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
2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海拔的高度 。在等高线图上,以内侧等高线高度减去外侧等高线高度,所得数据即为等高距。等高线图上的每一条等高线上的数字,表示以该线为标准,距离海平面的高度。
3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4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高原的总高度有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异较小,这是山地和高原的区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会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5根据课本知识可得。
6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7根据图可得。
8根据课本知识可得。
能力题
1.e f g h 2.A 3. C 4.C 5.A
【解析】
1根据图可得。
2 从E点爬到山顶A是陡坡,而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3恶劣的天气有可能在山区引发泥石流.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
解答: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分析四条路线,①③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但是③处比①处海拔高,故应沿着③路线逃生.
4所示支流中,实际不存在的是③④(因为③④两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不能形成小河).
5 CB坡度比DB坡度更陡,等高线更加密集。
提升题
D 2. A
(1)鞍部 峭壁
(2)C 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资源丰富
(3)E
【解析】
1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海拔的高度 。在等高线图上,以内侧等高线高度减去外侧等高线高度,所得数据即为等高距。等高线图上的每一条等高线上的数字,表示以该线为标准,距离海平面的高度。
2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3根据图可得。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分层练习
基础题
1  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重要原因是(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 风化和风蚀作用 D. 冰川的侵蚀作用
2  在“保护母亲河,营建读者林”活动中,志愿者们在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减弱某一外力的作用,该外力是( )
A. 流水  B. 风力 C. 冰川  D. 生物
3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 )
①珠江三角洲 ②雅鲁藏布大峡谷 ③冰斗谷
④流动沙丘 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 ⑥三峡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⑤
4  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板块碰撞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冰川作用
5  华北平原是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泥沙不断淤积形成的,这说明地形的形成( )
A. 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 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 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D. 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6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形成溶洞这一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生物
,(第6题))  ,(第7题))
7  如图所示为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叫风蚀蘑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地貌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
(2)你还能举出一个在这种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状吗?____。
8  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的山顶广泛分布着角峰和冰斗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脉山顶的角峰和冰斗谷主要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____力和__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力作用。
能力题
1. 下列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题)
(1)分别写出形成各个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A. ____;B.____;C.___;D.____。
(2)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地表形态变化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 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共有一百多座,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吉萨高原的沙漠中。埃及最大金字塔的高度从建成时的146.5米降至现在的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
A. 遭受洪水的冲刷作用
B. 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
C. 遭受人为的破坏
D. 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
3 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
A. 地震——人类活动
B. 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 海陆变迁——太阳活动
D. 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4 下列有关内、外力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C. 内力作用将高山削平,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D. 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沙,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5.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
A. 地震——人类活动
B. 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 海陆变迁——太阳活动
D. 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提升题
1.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板块碰撞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冰川作用
2  华北平原是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泥沙不断淤积形成的,这说明地形的形成( )
A. 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 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 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D. 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如图所示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示意图。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题))
(1)若图中的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则板块b是____板块。
(2)雅鲁藏布大峡谷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___。
(3)根据在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为____(填岩石类型)。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仍在“长高”,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C 2.A 3.C 4.D
D 6. C
7(1)风力
(2)风蚀城堡或沙丘
8(1)冰川
(2)内
(3)外
【解析】
1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化和风力作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志愿者们在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减弱某一外力的作用,该外力是流水。
3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三峡
4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从内动力地质作用看,珠穆朗玛峰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从外动力地质作用看,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外形是由冰川作用的侵蚀形成的.
5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这说明地形的形成中( D内力和外力共同塑造的结果) 地壳不断下沉是内力作用,泥沙不断沉积是外力作用
6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
7根据题意可知。
8根据题意可知。
能力题
(1)内力 内力 外力 内力
(2)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2.B 3.D 4.A 5. D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
2埃及最大金字塔的高度从建成时的146.5米降至现在的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
3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5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提升题
1D 2 D
3(1)亚欧
(2)流水冲刷
(3)沉积岩
(4)(1)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2)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冲刷形成的,其中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冲刷。(3)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挤压,使山抬高。
【解析】
1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从内动力地质作用看,珠穆朗玛峰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从外动力地质作用看,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外形是由冰川作用的侵蚀形成的.
2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这说明地形的形成中( D内力和外力共同塑造的结果) 地壳不断下沉是内力作用,泥沙不断沉积是外力作用
3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
课件9张PPT。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第1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地形的类型
1、地形的类型:山地、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呢?结合图片来分析
出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五幅图片
师生共同讨论其特点
解释:1、海拔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一个地方高出另一个地方的垂直距离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地势宽广,起伏很小,如长江三角洲(相对高度小)突出在平字上
2、 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但是相对高度较小,周围有明显的陡坡,但其内部地势比较平坦,如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突出在高在上
3、山地:一般相对高度很大,坡度很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如喜马拉牙山
4、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200以下,地势起伏小,坡度缓和,相对高度较小,我国的江南丘陵。
5、盆地:四周为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中部地区为海拔较低的平原或丘陵,四周高,中间低,像脸盆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类型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丘陵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发展农业的优势在于多种经营、立体布局;劣势在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利用不当,容易出现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课件11张PPT。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第2课时)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你能认出这是哪里吗?内蒙古大草原、黄山、珠穆朗玛峰。
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山峰等地形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等高线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
给出定义: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等高线的特点为: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峭壁: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地形的变化
过渡: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使地球表面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 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地表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既受地球内力的影响,也受地球外力的影响,如流水的冲刷和溶蚀、泥沙的沉积、风的吹蚀等。
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补充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海浪作用形成海蚀柱,生物也会改变地形结构。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