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与小白兔交朋友》教案 大象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与小白兔交朋友》教案 大象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6 10: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与小白兔交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研究小白兔为例,通过与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交朋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边观察边探究的过程。实际上,课堂上的教学是学生对课外研究的汇报与交流,即小组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的片段交流。
学情分析
在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通过三年级的探究性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无脊椎动物(《有趣的动物》里的昆虫,《蚯蚓小导游》中的蚯蚓)、鱼类(《探访鱼儿》)、两栖和爬行动物(《有趣的动物》)的零散知识,同时提出了许多有关动物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随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特别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动物家族》把学生引导到探究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学习中来。
学习目标
1.小组的同学愿意合作与交流;
2.珍爱生命,体验美,欣赏美;
3.通过课余时间研究动物,学会写观察记录,并能概括出所研究的动物的一些特征;
4.通过研究过程,进一步完善小组研究计划。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记录不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宝宝的特征,概括出同类动物的一些特征。
评价任务
1.能对选择的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2.能概括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各种哺乳动物的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实施研究计划
1.动物宝宝的形态。
要求各组整理《小科学家记录本》,汇报观察的结果。各组研究的动物种类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动物母与子的形态上的相似性和渐变性。
2.动物宝宝身上的毛。
(1)动物的身体表面有毛吗?
(2)鸟类与哺乳动物身上的毛一样吗?
3.动物宝宝吃什么?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在与动物交朋友的过程中,很容易做到的,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食物哺养自己研究的小动物。对这个过程进行记录与整理,自然就会得出“动物宝宝吃什么?”的结论。
二、总结所研究的动物的特征
概括好研究过程的三个片段,即可基本上总结出一种动物的特征。如家兔的特征:胎生、哺乳、身体表面有毛。
三、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这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编写研究计划、交流研究计划基础上的又一次完善,是达成探究目标的根本所在。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知道了怎样研究小动物,了解了在计划指导下的研究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放”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中的升华过程。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许多人可能还记得叶圣陶老人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在教的同时,有所教有所不教。这里不教也是教,是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是点化。
学生小组通过课余时间对不同动物进行探究,互相切磋,总结出动物的特征,是可以做到的。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要尽量地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突破一点,带动全篇”。这样,在课堂上体现出教学面向多数学生的同时,对学业优良的学生“上不封顶”;对学业差一点的学生“下不保底”,跟上进度——这是对“教学面向全体”的具体行动。
这种课堂与课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探索能力,更可贵的是有助于形成他们独立探索的意识——“我必须自己去探索”,“我有独立探索能力”。如果学生有了这种自我发现,就会学得有滋有味。教学过程不仅要做到使学生学好与动物有关的知识来推动学习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依靠发展能力和自信心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形成“知识——能力——自信心”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