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中国古代史(隋朝—清朝前期)
第7讲: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宋元)
考点表述
①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七下P56—59)
② “四大发明”。(七下P72—74)
③元朝设立宣政院。(七下68-69)
近年深圳中考考查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查点
2017年
选择
2
活字印刷术
2016年
选择
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015年
选择材料
2+1
宋朝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指南针的发明
时政联系
对外经济文化要交往。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四大发明标志着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它们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深圳考什么?---考情通览
考点全解
考点一: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七下P56—59)
1.简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从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是什么?
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③宋代时南方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更适宜于农业生产。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情况一览表。
经济行业
发展表现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
北宋: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南宋: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宋朝造船技术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国内外商人往来不绝,呈现繁荣景象。
对外贸易
宋朝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设立市舶司鼓励和管理海外贸易;外贸收入在南宋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货币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考点二:“四大发明”。(七下P72—74)
发明
发展、演变
影响、意义
造纸术
发明于:西汉时期。
改进: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印刷术
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省力。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早了约400年。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记忆歌诀】:(四大发明简记: 指、纸、印、火)
宋元科技是高峰,活字印刷毕昇创;战国时期创“司南”,北宋制成指南针;
古代炼丹制火药, 唐末宋元用战争;西汉发明麻做纸, 东汉改进是蔡伦;
四大发明传世界, 推动历史向前进。
考点三:元朝设立宣政院。(七下68-69)
1.元朝设立宣政院的目的是什么?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
2.宣政院的职能是什么?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3.宣政院的设立有什么意义?藏族地区成为宣政院辖地,标志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熟悉七下P69“元朝疆域”图:现西藏地区,在元朝时属于“宣政院辖地”。)
【巧记法】歌谣:宣政院管西藏,西藏从此不可分。
导学与拓展
1.反映长江流域的经济超过北方的谚语和诗句有哪些?
1.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诗句“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等。
2.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这句话?
2. ①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
②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③火药推动军事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成了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④印刷术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中国的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迈向近代社会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易错警示与点拨
1.易错字: “市舶司”的“舶”; 毕昇的“昇” ; “ 宣政院”不要写成“宣正院” 。
2.指南针在不同时期称呼不一样,使用范围也有差异。
3.注意:隋唐时期发明的是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如何备考?--应考训练
一.课前小测:
自我评价
共24空
填写正确 空
正确率 %
?
1.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加上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逐渐超过北方。到了南宋(朝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
2.宋朝时,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 占城稻 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 湖州 成为重要的粮仓。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 景德镇 成为著名瓷都。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 广州 、泉州造船业发达。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 加以管理。
4.典图填空练习:隋唐时期,雕 版 印刷术出现。图1的人物是北宋时的 毕 昇 ,他发明了 活 字 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图2的发明叫作指 南 针(罗盘针),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期,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 阿拉伯 人传入欧洲。图3是宋代的火药武器火 箭和突 火 枪 ,它的出现源于火药的发明。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_唐朝末年_,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 元_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图1 图2 图3
5.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 宣政院 ,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二.基础过关:
自我评价
共12题
正确 题
正确率 %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要比北方要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2.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
史过程,右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
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两宋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 )
A.马铃薯 B.玉米 C.棉花 D.占城稻
4.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5.下组图片合适的主题为( )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货郎图 市舶司遗址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6.《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
A.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B.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C.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D.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8.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9.《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0.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烧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11.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
12.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
A.汉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
三.中考演练:
13. (2017·深圳市)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4. (2017·广东省)右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5.( 2017·青岛市)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交子的出现 B.热闹的瓦子 C.景德镇的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16.(2017·山东临沂)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庆典、庙会等场合,
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对右图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特别多,在中国古代,
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
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发明 D.火药的发明
17.(2017·菏泽市) “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四.综合提高: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974年福建省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广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问题一:请在材料二的下划线处填空。
问题一:市舶司;泉州。
问题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
问题二:中国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安全性好。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问题三: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
问题三:海外贸易获利丰厚;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19. 请结合图片及表格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读图1-图4
????????????????????????????
图1 古代某工艺流程? 图2 毕昇的发明?? 图3 宋代某项发明 图4 元代的火铳
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400年
401年—
1000年
1001年—
1500年
明清时期
19世纪
中国占比
50%
62%
71%
58%
30%以下
0.4%
问题一:请结合图片信息写出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名称。
图1:(???造纸术???????)??图2:(??活字印刷术???)???
图3:(???指南针???? ?) 图4:( 火药 )
问题二:我国明朝时期哪一伟大的远航应用了图3的发明?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问题二:郑和下西洋;火药的发明。
问题三:上述图片中的哪两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和发展?
问题三: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或图1、图2中的发明。
问题四:从表格来看,明清以后,中国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其原因有哪些?(至少答两点)
问题四:封建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如高度强化的皇权、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看不到世界的发展潮流。
问题五:结合上述图表和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
问题五: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我们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7讲: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宋元) 】答案
【课前小测】
1.中原;技术;北;南宋;长江。
2.占城稻;湖州;景德镇;首位;广州。
3.四川;交子;市舶司。
4.雕版;毕昇;活字;指南针(罗盘针);阿拉伯;火箭;突火枪;唐朝末年;宋元。
5.宣政院 ;行政。
【基础过关、中考演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D
C
D
C
A
B
C
B
C
D
A
D
C
C
D
D
D
【第7讲: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宋元) 】课后巩固作业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③宋代时南方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④南方耕地面积比北方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 )
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3.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 )
A.泉州 B.广州 C.温州 D.明州
4.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其职能是( )
A.司法审判 B.外贸转运 C.镇守海防 D.管理外贸
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简答题
(1)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请从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各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一历史现象。
(1) 农业:南方水稻产量跃居全国首位。手工业:江浙丝织品、景德镇制瓷业、泉州、广州造船业发达。商业:南方的杭州、泉州、广州成为商业大都市。
(2)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简述宋元时期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及开放的对外政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等,都是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
(3) 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地方行政区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为管辖西藏的机构。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海南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问题一:此材料应写于宋朝。因为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问题二: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二:从材料一中得出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从材料二中看出已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两则材料都说明指南针已经成为船舶海上航行辨别方向的工具。
问题三: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问题三:在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问题一:材料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商业发达?
问题一:“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问题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
问题二: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等)。
问题三: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问题四:《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到何时完成?
问题四: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完成于南宋时期。
【第7讲“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宋元) ”课后巩固作业】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B
A
D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