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含2019年真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练习(含2019年真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15 18: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版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聊城)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2、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很多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归纳法: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所以盐溶液并非中性
B.转化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利用倒流到集气瓶中水体积推导消耗氧气体积
C.科学探究:铝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是致密的,而铁锈却是疏松的,小明认为可能和铁中含有的碳元素有关,于是取一块纯铁锈蚀做对比试验
D.逻辑推理:实验室有一不明物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一定含有碳酸盐
3、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B.探究燃烧的条件
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4、现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氯化钠溶液。下列哪种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
A.品尝味道 B.查阅资料 C.实验探究 D.组织讨论
5、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铜是紫红色固体
B
实验法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C
归纳法
水、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分类法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6、以下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
B.假设与实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任意的假设
C.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实验变量
D.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
7、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娲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根火柴梗在火焰中心一秒,观察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烧情况
A、A B、B C、C D、D
8、有一次上课时,小丽觉得很闷,呼吸不畅。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控制变量 D.归纳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10、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B.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可能有一氧化碳
C.探究铁锈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铁
D.探究滴加了酚酞的中和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11、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
12、对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是提高我们的探究能力和促进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结论就不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
B.需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C.不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
D.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
13、对比法是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下列活动探究无需采用对比法的是(  )
A.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B.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C.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D.MnO2对H2O2分解速度的影响
14、小东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两块石灰石,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华说“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对于“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化学的方法很多,如比较法、归纳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下列案例与研究方法不相符的是(  )
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分类法
B.根据盐酸、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属于归纳法
C.根据金属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属于类比法
D.分别向盛有20mL 20℃和40℃的水中加入3g硝酸钾,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属于控制变量法
16、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17、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滴管中果汁体积相同)(  )
A.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18、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  )

19、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建立认知模型,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  )
2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二、填空题:
1、下面是一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吹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
2、形成科学认识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请回答:
(1)观察、猜想、假设、实验等收集证据的方法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 观察是用感官或借助仪器去获得信息的过程。 猜想是没有事实根据、不知真假的主观猜测,可能会出错,可不去证明,也可能无法证明。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的假定性说明。假设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够被检验,不是对的,就是错的。 下面的5个陈述,哪个陈述是观察?(填代号,下同) ;哪个陈述是猜想? ;哪个陈述是假设? 。A.铁制品不做任何处理,在干燥的室内,不会生锈
B.通过探究稀硫酸与锌,铁反应速率,发现相同条件下,与相同浓度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速率比铁快。
C.如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很有可能是二氧化碳
D.在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有细心的同学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热
E.通过分析实验结果,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合用于制取氢气。
3、形成科学认识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请回答: (1)观察、猜想、假设、实验等收集证据的方法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 观察是用感官或借助仪器去获得信息的过程. 猜想是没有事实根据、不知真假的主观猜测,可能会出错,可不去证明,也可能无法证明.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的假定性说明.假设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够被检验,不是对的,就是错的. 下面的5个陈述,哪个陈述是观察?(填代号,下同) ;哪个陈述是猜想? ;哪个陈述是假设? .
A.铁制品不做任何处理,在干燥的室内,不会生锈
B.通过探究稀硫酸与锌,铁反应速率,发现相同条件下,与相同浓度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速率比铁快.
C.如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很有可能是二氧化碳
D.在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有细心的同学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热
E.通过分析实验结果,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合用于制取氢气.
(2)抽象、归纳、演绎等是理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抽象是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的过程.例如,微观粒子Na+、Mg2+、K+、NH4+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都带正电荷,这类微观粒子称为阳离子. 归纳是根据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过程.如你在买樱桃时,先拿几个樱桃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能归纳出这份樱桃是甜的. 下面的4个陈述,来自某同学的化学笔记.其中,哪个陈述是抽象? ;哪个陈述是归纳?

A.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金属铅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B.实验证明,镁能与硫酸反应,能与盐酸反应,所以镁能与酸反应.
C.H2SO4?HNO3?的水溶液都显酸性的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H+,我们把溶于水离解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酸
D.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因为盐酸中有氢离子
4、下面一段关于碱式碳酸铜受热的描述中,分析下列①~⑥前画有横线的文字,判断它们属于A~E中的哪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反应条件???B.反应现象????C.物质的化学性质D.物质的物理性质????   ?E.反应的结果 给绿色粉末状的①
碱式碳酸铜 加热② ,绿色粉末逐渐 变成黑色③ ,管壁 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④ .这是 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⑤ ;说明碱式碳酸铜 受热能分解出新的物质⑥ .
5、根据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等,直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墨汁和木炭 (2)酒和醋 (3)食盐和白糖 (4)铁片和铜片 (5)氨气(夏天厕所中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二氧化碳 .
6、化学兴趣小组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将小组所用科学方法的字母序号填在后面横线内. (1)找出穿过的几件衣服,从衣服商标上摘录面料的种类,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
(2)在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燃烧的现象; (3)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 A.实验法 B.观察对比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C
C
B
D
D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C
C
D
A
A
D
D
二、填空题:
1、【答案】
解:(1)“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3)“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对实验进行简单的证总结评价,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 依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可知,正确的顺序为:(3)、(2)、(4)、(1)、(5)。 故答案为:(1)获得结论; (2)猜想与假设; (3)提出问题; (4)收集证据; (5)反思与评价;(3)、(2)、(4)、(1)、(5)。
2、解:A.铁制品不做任何处理,在干燥的室内,不会生锈,该选项属于猜想; B.通过探究稀硫酸与锌,铁反应速率,发现相同条件下,与相同浓度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速率比铁快。该选项属于观察; C.如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很有可能是二氧化碳,该选项属于假设; D.在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有细心的同学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热,该选项属于观察; E.通过分析实验结果,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合用于制取氢气。该选项属于实验; 故填:BD;A;C。
3、解:(1)A.铁制品不做任何处理,在干燥的室内,不会生锈,该选项属于猜想; B.通过探究稀硫酸与锌,铁反应速率,发现相同条件下,与相同浓度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速率比铁快.该选项属于实验; C.如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很有可能是二氧化碳,该选项属于假设; D.在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有细心的同学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热,该选项属于观察; E.通过分析实验结果,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合用于制取氢气.该选项属于实验; 故填:D;A;C. (2)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金属铅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该选项不属于抽象、归纳. B.实验证明,镁能与硫酸反应,能与盐酸反应,所以镁能与酸反应.该选项属于归纳; C.H2SO4?HNO3?的水溶液都显酸性的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H+,我们把溶于水离解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酸,该选项属于抽象; D.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因为盐酸中有氢离子,该选项不属于抽象、归纳. 故填:C;B.
4、解:绿色粉末状属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碱式碳酸铜 加热属于反应条件;绿色粉末逐渐 变成黑色属于反应现象;管壁 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属于反应现象;这是 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反应结果;说明碱式碳酸铜 受热能分解出新的物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D;A;B;B;E;C.
5、解:(1)墨汁是液体的,木炭是固体的,根据状态可以鉴别; (2)酒有特殊的香味,醋有刺激性气味,根据气味可以鉴别; (3)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可以根据味道鉴别; (4)铁片是银白色的,铜片是紫红色的,根据颜色可以鉴别; (5)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可以鉴别. 故答为:(1)②;(2)③;(3)④;(4)①;(5)③.
6、解:(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属于观察对比法.故填:B; (2)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属于试验法.故填:A; (3)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属于调查法.故填: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