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第7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或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2019?贵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
C.用品尝的方法检验实验室里的氯化钠
D.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3、(2019?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4、(2019?常州)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2019?湘西州)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
A、B、C、D、
6、(2019?襄阳)学校厕所水龙头的上方适合张贴的标志是( )
A、B、C、D、
7、(2019?淮安)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8、(2019?鄂州)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9、(2019?西宁)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10、(2019?山西)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9?广州)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12、(2019?株洲)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13、(2019?荆州)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4、(2019?宜昌)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15、(2019?湘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16、(2019?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7、(2019?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18、(2019?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19、(2019?苏州)运输下列物质时,应张贴“腐蚀品”标识的是( )
A.氢氧化钠 B.汽油 C.铁矿石 D.大理石
20、(2019?扬州)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我国的“节水标志”是( )
A、B、C、D、
21、(2019?盐城)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22、(2019?岳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D.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说明二氧化碳中含有O2分子
23、(2019?江西)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4、(2019?台州)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25、(2019?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26、(2019?台州)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27、(2019?聊城)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28、(2019?滨州)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29、(2019?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30、(2019?菏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31、(2019?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
A、B、C、D、
32、(2019?乐山)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B.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33、(2019?安徽)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34、(2019?天津)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下列图示表示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B、C、D、
35、(2019?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36、(2019?成都)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 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 ??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 隔绝氧气
D.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7、(2019?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气
38、下列标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
1、(2019?北京)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矿泉水瓶、旧报纸 (填“能”或“不能”)投入有如图标识的垃圾箱中。
2、(2019?毕节市)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2)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 。
3、(2019?河南)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4、(2019?内江)森林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进入林区禁止带入火种,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5、(2019?湖州)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柴皮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氯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猛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1)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各自的 。(2)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利用如图装置完成两个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若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1)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其原因是 。若挤压滴管2,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80℃。(3)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现象是 。
7、用Y型管完成下列实验:
(1)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①a处只放白磷,b处只放红磷,Y型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要研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在a处只放白磷,则应在b处加入 。(2)用图2所示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①已知稀硫酸与碳酸钠的反应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类似,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装置Ⅱ的Y型管c、d处各放一张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将装置Ⅰ的Y型管向右倾斜,使少量稀硫酸流入碳酸钠中,观察到d处滤纸条先变红,该现象可说明 。③若要证明②中使紫色石蕊滤纸条变色的原因是H2O与CO2共同作用,而不只是CO2,则应在装置Ⅱ的Y型管内d、e处分别放置的实验用品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D
B
C
D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B
D
D
C
C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C
A
D
D
A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A
A
B
A
A
A
二、填空题:
1、解:图中标志是可回收物标志,矿泉水瓶、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能投入有如图标识的垃圾箱中。故答案为:能。
2、解:(1)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这里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2)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利用的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答案为:(1)元素;(2)隔绝氧气。
3、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答案为:2H2O2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4、解:森林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常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利用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火种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解:(1)可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根据本题所给信息分析可知,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各自的着火点;(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答案为:(1)着火点;(2)2KClO32KCl+3O2↑。
6、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燃烧必须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完成: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且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4)根据题意,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80℃时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现象是燃烧管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可燃物没有与氧气接触;(3)2H2O22H2O+O2↑;?(4)燃烧管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7、解:(1)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烧杯内的水是80℃热水,且都与氧气接触,白磷达到着火点,能燃烧,而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所以Y型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处白磷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b处红磷不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②可燃物燃烧还须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所以,应在b处加入白磷和水,且水没过白磷与另一侧白磷作对比进行探究;(2)①稀硫酸与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②观察到d处滤纸条先变红,该现象可说明,从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③在II的Y型管中放入干燥紫色石蕊滤纸条和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若干燥紫色石蕊滤纸条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色,则证明②中使紫色石蕊滤纸条变色的物质是H2CO3不是CO2。故填:(1)①a处白磷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b处红磷不燃烧;.4P+5O22P2O5;②白磷和80℃热水;(2)①Na2CO3+H2SO4=Na2SO4+H2O+CO2↑;②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条、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