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6 09: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册 中国现代史
第19讲:“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考什么?---考情通览
考点表述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八下P18—20)
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八下P23—25)
近年深圳中考考查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查点
2017年
选择材料
三大改造;“一五”计划
2016年
选择材料
2+6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背景、实施
2015年
选择
2
“一五”计划
时政联系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过去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的称谓改变为“五年规划”。政府扶持民营企业。
考点全解
考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八下P18—20)
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中国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起止时间:开始于1953年,超额完成于1957年底。
4.基本任务:①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一五”计划成就:
①重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③工业基地: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巧记法】“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路四工厂”: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工厂(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考点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八下P23—25)
1.起止时间:开始于1953年,完成于1956年底。
2.改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手工业的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改造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5.改造形式:①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参加生产合作社。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公私合营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6.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7.成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动了手工业的改造,1956年,94%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8.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存在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过分强调公有制的高比例)。
【巧记法】“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可概括为:“一化(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问题导学与拓展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1.①党的正确领导;②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④苏联的帮助。
2.目前国家已经将过去的“五年计划”改称为“五年规划”,这一字之变体现什么?
2. 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政府在努力克服“越位”和“缺位”现象,切实转变职能(我国已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3.在三大改造中,哪个改造方式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三大改造中农业的集体化改变了所有制,使农民土地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
易错警示与点拨
易错字:“鞍山钢铁”中的“鞍”;“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工”;“公私合营”中的“公”和“合”; “赎买政策”的“赎”。
易混点:1.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不是完成了工业化。
2.“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成就的最大意义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状态。
如何备考?--应考训练
一.课前小测:
自我评价
共28空
填写正确 空
正确率 %
1.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中国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
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 业,建设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 交通运输 业 、 轻工 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3.“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主要有: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等。
4.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 年开始执行,到 1957 年底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典图填空练习:从右图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突出成就表现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工业基地。
6.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7.三大改造的方式:开展农业、手工业 合作 化运动,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 的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 政策。
8.到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 初级 阶段。
二.基础过关:
自我评价
共12题
正确 题
正确率 %
1.依据右图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
2.下面为“一五”计划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分布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 “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工业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 )
A.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4.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5.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6.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了后遗症。”这种评价告诉我们( )
A.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B.“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所有指标
C.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失误占主导地位
D.“一五”计划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
7.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8.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9.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哪项措施,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右图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这幅图片跟下列哪一件事情有直接关系 ( )
A.农业生产合作化
B.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实行“赎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1.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12.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0%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 )
A.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中考演练:
13.(2017·河北黄冈)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14.(2017·湖南邵阳) 20世纪50年代中期,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5.(2017·湖南邵阳)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16.(2017·江苏无锡)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7.(2017·山东聊城) 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社会状况的是( )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港澳回归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C.誓做抓革命的闯将,争当促生产的模范 D.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
四.综合提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
问题一: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这一状况在材料二图1、图2所示的什么事件后开始改变?
该事件完成后有什么历史意义?
问题一:①经济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新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②事件:一五计划。
③历史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问题二:材料二图1中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是由什么厂生产出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指的是?
问题二: 长春一汽;武汉长江大桥。
问题三: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当时优先发展什么?给后来工业生产带来什么弊端?
问题三:重工业;弊端:过分重视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比例失调。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办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中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
问题一:社会主义改造从哪一年开始的?国家进行了哪三个方面的改造?
问题一: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二: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所用的和平方式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
问题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问题四: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什么时候?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问题四: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19讲:“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答案
【课前小测】
1.农业;国民。
2.重工;交通运输 ;轻工;建设人才。
3.鞍山;长春;飞机;沈阳;武汉。
4. 1953 ; 1957 ;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
5、重工、交通运输、东北。
6.农、手工、工商。
7.合作、公私合营、赎买。
8. 1956、私有制、公有制、初级。
【基础过关、中考演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B
C
C
A
A
C
B
B
B
D
B
C
B
A
A
A
【第19讲:“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课后巩固作业】
1.旧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21世纪初
2.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
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3、右图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图中的字母所对应的成就正确的是( )
A.长春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C.鞍山大型油田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4.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右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5.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
A.新中国成立后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三大改造完成后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6.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7.简答题
(1)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1)①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政策是什么?
(2)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3)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8.分析《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然后回答问题。
?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问题一:你从上表中能得到哪三个信息?
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人均钢产量和人均发电量上低于印度;建国初期,美国在钢产量和发电量上比印度和中国高出好多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问题二: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
问题二: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问题三:这个决定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问题三:结果: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图片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手工行业申请入社 公私合营搪瓷厂饭票
材料二: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成分
比例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问题一: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该事件什么时候基本完成?该事件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问题一:三大改造。1956年底。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问题二:材料二中导致人口、土地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出现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19讲:“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课后巩固作业】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B
D
B
C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