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中国现代史
第20讲: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挫折
考什么?---考情通览
考点表述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下P27—28)
②“文化大革命”严重危害和主要教训。(八下P32—34 )
近年深圳中考考查情况
2013---2017年,深圳市历史中考都未考查本讲的考点。
时政联系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教训;当代中国社会民主化、法制化的建设与推进。
考点全解
考点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下P27—28)
1、背景: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并于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时间:1958年开始。
3、表现:“大跃进”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的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其危害是严重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左”的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影响: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6、评价: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7、全面调整: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考点二:“文化大革命”严重危害和主要教训。(八下P32—34)
1、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出现大动乱局面。
2、最大的冤案:“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
3、“文革”中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4、结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5、危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生产大幅度下降;科学与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6、教训:①必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必须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记忆法】五八“跃进”,卫星连放。人民公社,变成空想。通知决定,“文革”打响。一月夺权,二月争抗。最大冤案,少奇出党。林彪集团,机毁人亡。四人帮派,批邓篡党。一举粉碎,举国欢唱。
问题导学与拓展
1.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犯“左”的错误有哪些?“左”的错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应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什么教训?
2.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如何评价十年曲折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3、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易错警示与点拨
1.易错字:“大跃进”的“跃”;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公”不要写成“工”。
“文化大革命”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没有民主制度,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如何备考?--应考训练
一.课前小测:
自我评价
共20空
填写正确 空
正确率 %
1.1958年,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表现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一次严重失误。
3.典图填空练习:右图决定发表于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所谓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最大冤案。“文化大革命”中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的动乱局面。
4.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二.基础过关:
自我评价
共12题
正确 题
正确率 %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 )
A.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
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生产迅速发展
C、丙说,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
D、丁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3.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C.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阅读右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市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5.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农业合作化运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下列搭配中有直接联系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社会主义失误与挫折
D.文化大革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7.观察下图的画面和文字,你认为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将斗争矛头实际指向( )
A.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 B.“文革”小组
C.林彪反革命集团 D.江青反革命集团
9.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 “微信” “4G”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A.“大炼钢铁” B. “公共食堂” C. “红卫兵” D. “两个凡是”
10.“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态势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2.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三.中考演练:
13.(2017·江苏苏州) 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来源@#:^%中*教网]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2017·山东潍坊)下列图片出现在“大跃进”时期,主要反映的是(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共产”风
15.(2017·江苏淮安)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16. (2016·广东省)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A.万里长征?? B. “文化大革命”? C. “大跃进”运动??? ? D.十一届三中全会17.(2016·永州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段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四.综合提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力争高速度》一文中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问题一: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问题一:“一五”计划时期。
问题二: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问题二: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
问题三: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问题三: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问题四:在材料四中总路线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发动了两场错误的“左”倾运动,分别是什么?
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又发动了什么更为严重的“左”倾运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有什么原因?
问题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原因:党和国家对我国国情认识不足;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问题五: 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历程的特点。
问题五:曲折中前进。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一遍这张大字报和评论,可是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又何其毒也!
---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1966年8月5日)
材料二 :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 ──叶剑英1967年中南海怀仁堂会议的讲话
材料三: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某些同志”实际上指谁?
问题一:刘少奇;邓小平。
问题二:材料一中“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问题三:材料二中的“你们”指的是谁?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你们”的斗争后来被污蔑为什么?
问题三:林彪、江青一伙;“二月逆流”。
问题四:材料二中的“雄杰”是指谁?为悼念“雄杰”而爆发的群众性运动是什么?
问题四:周恩来;“四五运动”。
问题五: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铿锵有力的词句,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思想感情?
问题五: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的反革命行为。
【第20讲: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挫折】答案
【课前小测】
1.1958、多快好省、社会主义、经济。
2.大跃进、指标、指挥、浮夸、共产、失误。
3.1966、资产阶级、刘少奇、冤案、停课、停工。
4.1976、华国锋、江青、结束。
【基础过关、中考演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C
B
C
D
C
C
A
C
A
D
B
A
C
B
B
D
【第20讲: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挫折】课后巩固作业
1.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上海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 大炼钢铁的土高炉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就
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3.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4.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文化大革命”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6.下列哪些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 “四五运动”
D.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7.简答题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1)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四人帮”指的是哪些人?
(3)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3)导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与“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党内“左”的错误思想的发展。
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并把几个严重失误列举出来: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问题一:请将三张图片的英文字母代号与代表严重失误史实的序号对号入座,填于下表空格中。
序号
①
②
③
图片
问题一:① B 、 ② C 、 ③ A。
问题二:“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对“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问题二:我们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要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等。
问题三: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究,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失误,请你说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问题三:曲折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等)。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问题一: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问题一:1966年——1976年。
问题二:“文革”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两个反党集团所利用的一场内乱。其中的两个反党集团分别是指谁?
问题二:林彪集团和江青反党集团(四人帮)。
问题三: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问题三:“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有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问题四:举一实例说明了“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问题四:比如制造了“刘少奇冤案”等。
问题五: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问题五: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内民主制度,反对个人独裁和崇拜;阶级斗争问题要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纠正“左” 倾错误。
【第20讲: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挫折课后巩固作业】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D
C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