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中国现代史
第21讲:改革开放
考什么?---考情通览
考点表述
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八下P38—39)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八下P42)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八下P43—44)
近年深圳中考考查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查点
2017年
材料
6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
2016年
材料
2
改革开放
2015年
材料
3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
时政联系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深圳的前海、蛇口被划入“自由贸易区”。
考点全解
考点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下P38—39)
1.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
②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
3.主要内容:
①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八下P42)
1.背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2.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评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逐步推行,是从中国农村生产力实际出发,适应了中国的农村生产力。这样一种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调整一览表
调整措施
时间
特点
土地性质
影响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1956年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土地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统一经营,统一分配
土地公有制
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八下P43—44)
1.建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2.作用:特区的建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促进了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3.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5.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巧记法】沿海开放十四城市:“闻您父亲逛大连(温州、宁波、福州、秦皇岛、广州、大连、连云港),天南海北宴请咱(天津、南通、上海、北海、烟台、青岛、湛江)”
导学与拓展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有哪些?
1.①都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②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③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④两次会议反映出我党遵循了一条相同的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如何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3.今天我国在沿海开放的港口与近代的通商口岸有何不同?
3. ①近代通商口岸是被侵略的产物,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主动开放的产物。
②近代通商口岸使中国受到侵略和掠夺,而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却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易错警示与点拨
1.易错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届” “安徽凤阳小岗村”中的“徽”和“岗”。
2.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但不等于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改革开放开端的标志事件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如何备考?--应考训练
一.课前小测:
自我评价
共30空
填写正确 空
正确率 %
1、典图填空练习:
图1 图2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都认识到,只有 实践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图2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改革开放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中国的改革先从 农村 开始。
5.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二.基础过关:
自我评价
共12题
正确 题
正确率 %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做主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30多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
粮食高产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A B C D
5.右边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放开肚皮吃饭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7.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兴建经济特区
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D.开发上海浦东
8.在一座城市市委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9.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西部
10.读下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1.8%)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重返联合国
11.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精确的理解是 ( )
A.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B.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
D.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12.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
C.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三.中考演练:
13.(2017·呼和浩特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14. (2017·河南省)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増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5. (2017·广东省)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16. (2017·鄂州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 2017·衡阳市) 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钣,公社保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四.综合提高: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2012年12月)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问题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决策;③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回答,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的做法是什么?这一做法有何积极作用?
问题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回答: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除深圳以外还有哪三个?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问题三: 珠海、汕头、厦门;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问题四: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问题四: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问题五: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问题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19.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历经风雨,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新中国发展探索历程
问题一: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这一状况在材料二图1所示的什么事件后开始改变?
问题一:落后的农业国;工业落后;工业门类不全。“一五”计划。
问题二:据材料二,哪一图的什么事件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图3图4图5分别表明当时开展什么运动?
问题二:图2;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
问题三: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哪一事件表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事件作出了哪两项伟大决策?
问题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问题四:图7和图8情况的出现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首先从哪里开始实行的?
问题四:改革开放;农村。
问题五:综合分析材料二所示的发展历程,我国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提示:可以从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角度考虑)
问题五:①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要加强民主与法制(要依法治国);⑤要重视教育(人才、科教兴国)等;⑥要解放思想。
【第21讲:“改革开放” 应考训练】答案
【课前小测】
1、真理标准、思想解放、实践 、真理、思想、1978、十一届三中全。
2.凡是、解放、实事求是、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 。
3.思想、政治、组织、改革开放、现代化。
4.小岗村、联产承包、 农村。
5.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内地、全、多、宽。
【基础过关、中考演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D
D
B
D
B
D
B
B
A
B
D
D
A
B
B
D
D
【第21讲:“改革开放” 应考训练课后巩固作业】
1.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前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2.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适应了中国农村目前生产力水平 B.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A.土地所有权 B.进厂打工权 C.生产与分配自主权 D.兴办乡镇企业权
4. 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C.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5.深圳经由深汕高速公路联通了汕头经济特区和潮汕地区,借道随后修建的汕(头)汾(水关)高速,深圳、汕头、厦门3个经济特区连成一体,高速公路为特区增创新优势提供了良好契机。这三个经济特区建立的时间是(?? )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
6.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 )
A.民族团结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祖国统一 D.外交成就
7.简答题
(1)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策?这次会议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 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容是什么?
(2) 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重点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对外开放:主要是为了吸引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资金、技术等。
(3)中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什么格局?
(3)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三: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问题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问题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问题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问题二: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问题三:材料二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哪里开始实行的?
问题三:农村。
问题四:材料三提到“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
问题五: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变化,请你谈谈实行什么政策才能使我们国家走向富强之路。
问题五:改革开放。
9.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
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几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 1949年开国大典 图2 1956年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
图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图4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问题一:阅读图l,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问题一: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问题二: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问题二: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举:实行赎买政策。建立: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
问题三:图3中的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上各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定?
问题三:思想: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问题四:简述图4中邓小平南方讲话,为深圳特区的进一步发展起了什么推动作用?
问题四:肯定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场”和“先行者”地位,为深圳特区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生机与活力。
【第21讲:“改革开放” 应考训练课后巩固作业】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A
C
B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