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 世界现代史
第29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罗斯福新政
考点表述
①《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②《九国公约》。(九下P17—18)
③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内容、成效。(九下P20—23)
近年深圳中考考查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查点
2016年
选择
2
《九国公约》
2016年
问答
2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中心措施
时政联系
①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其具体行动;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深圳考什么?---考情通览
考点全解
考点一:《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签订背景、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6月,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协约国)与战败国德国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
2.签约双方:协约国与德国。
3.目的: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4.操纵国:英、法、美三国。三巨头: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5.内容:
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 。
6.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7.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8.结果:《凡尔赛和约》以及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考点二:《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华盛顿会议。
①时间:1922年,地点:华盛顿。
②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矛盾。
③操纵国:美、英、日三国。
④主要内容:会议签订以下三个条约。
《四国条约》:美、英、法、日,相约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属地的权益。
《五国条约》:美、英、法、日、意,海军限制。
《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题。
⑤结果: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2.《九国公约》。
①内容:解决中国问题。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尊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实质: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打击日本独占中国计划。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评价:
第一,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第二,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能根本解决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三,激起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为二战埋下了祸根。
考点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内容、成效。(九下P20—23)
1.经济危机。
①时间:1929—1933年。
②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爆发:从美国开始,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④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⑤影响: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⑥对策: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方法应对。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渡过经济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二战中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经济危机使美国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②时间:1933年。
③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④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调整农业,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
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⑤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⑥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⑦局限性: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性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危机。
⑧启示: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重视农业,关注“三农”问题,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再就业工程。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人物
事 迹
华盛顿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
杰斐逊
起草《独立宣言》。
林肯
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罗斯福
颁布罗斯福新政,解决经济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美国民主制度。
杜鲁门
出台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
肯尼迪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做出让步,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
尼克松
中美关系正常化。
导学与拓展
1.根据《凡尔赛和约》建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如何评价此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 1920年1月,成立国际联盟。
评价:由于美国没有加入,实际上被英、法控制。二战结束后,国际联盟被联合国所取代。
2.一战以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该世界格局?
2.世界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最后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形成了新的两极格局。
3.在1929 -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各走上了什么道路?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各国资产阶级为此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统治,实行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4.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不能使美国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所以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与新时期我国的改革有什么相似之处?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5.相似之处:①都是在国家经济陷入困境的时候进行的;②都是在原制度内部进行调整;③都使国家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启示:①任何改革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②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③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作用,促使我国经济获得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易错警示与点拨
易错字:《凡尔赛和约》的“赛” “ 和”;罗斯福的“斯”;以工代赈的“赈”。
易错点: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九国公约》签署后形成的,不是在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时形成的;
②罗斯福新政不是从1929年开始的,而是在他1933年当选美国总统时开始实行的;
③文件名《国家工业复兴法》要准确记忆。
易混点: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如何备考?--应考训练
一.课前小测:
自我评价
共25空
填写正确 空
正确率 %
1. 1919年,协约国与战败国德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这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该条约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之后,协约国还同奥地利、匈牙利等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这个统治新秩序。
2. 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 中国 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 典图填空练习:右图是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时的罗斯福。他一上台就着手解决经济危机。这是一场爆发于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开始,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突出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其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管理模式,新政在美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过关:
自我评价
共12题
正确 题
正确率 %
1.《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的情形发生在( )
A.1919年的巴黎和会B.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C.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D.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根据右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些内容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3.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伤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
A.维护和平 B.加强合作 C.挑起战争 D.战后分赃
4.在世界近代史上中国的处境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下列哪次国际会议使中国重新被置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5.“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以上引文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6.—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称为(?? )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材料中的“一团糟”和“独特实验”分别是指( )
A.经济大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经济大危机 苏联的五年计划C.二战后经济衰退 赫鲁晓夫的改革 D.二战后经济衰退 美苏对峙
8.20世纪20年代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萧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首先爆发于英国 B.由各国政治危机引发
C.使苏联受到沉重打击 D.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
9.“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如: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以上《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他”指的是( )
A.罗斯福 B.赫鲁晓夫 C.马歇尔 D.戈尔巴乔夫
10.请根据如图所示并结合所学,选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
11.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
A.大力整顿银行 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劳资关系 D.缩减农业产量
12.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三.中考演练:
13.(2017年·湖北鄂州)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14.(2017年·湖南怀化)近年来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20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参加巴黎和会 B.签订《凡尔赛和约》
C.加入国际联盟 D.签订《九国公约》
15.(2017年·江苏无锡)右图的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股票销售量大 D.破坏性强
16.(2017·广西北部湾)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我准备为我们千疮百孔的国家,定出一些必要的措施。”随后,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其中心措施是( )
A.大力整顿银行 B.对工业的调整 C.兴建公共工程 D.对农业的调整
17.(2017年·广东省)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
A.优先发展农业生产 B.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充分利用市场调节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四.综合提高:
18.1919~1922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安排一战后的世界秩序,耍尽种种手段,最终形成了一战后的国际体系。
材料一: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列宁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件——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巴黎和会是一场什么性质的会议?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问题一: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主要目的:与战败国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问题二:材料二所示会议上与会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最有利于哪个国家?
问题二:条约:《九国公约》。国家:美国。
问题三:一战后列强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否长久维持世界和平?为什么?
问题三: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
问题四:你认为以上材料涉及的两次会议有什么共同之处?
问题四: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弱小国家的处置,充满大国色彩,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5.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说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问题一:美国和德国。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问题二: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德国走向了法西斯道路(或:实行法西斯专政)。
问题三: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问题三:不能;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第29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罗斯福新政” 】答案
【课前小测】
1.1919、巴黎和会、分赃会议、德国、凡尔赛和约、五四、凡尔赛。
2.中国、《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国。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
4.罗斯福、美国、资本主义、涉及范围、持续时间、破坏性、经济危机、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国家干预经济。
【基础过关、中考演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A
D
B
B
B
B
D
A
B
B
A
B
D
A
B
D
【综合提高】
18. 问题一: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目的:与战败国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问题二:条约:《九国公约》;国家:美国。问题三: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问题四: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弱小国家的处置,充满大国色彩,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19. 问题一:美国和德国。问题二: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德国走向了法西斯道路(或者实行法西斯专政)。问题三:不能;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第29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罗斯福新政” 课后巩固作业】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底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该“和约”是( )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
A.《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C.《华沙条约》 D.《开罗宣言》
3.右边《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情况表》
工厂倒闭
工业生产下降
失业人数
13万家
70﹪
1700万
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中的哪一特点( )
A. 持续时间比较长 B. 破坏性特别大
C. 波及范围特别广 D. 对工业影响最大
4.经济学家凯恩斯称赞罗斯福:“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社会弊病的委托人。”罗斯福“明智试验”的中心措施是( )
A.调整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削减农业产量 D.兴建公共工程
5.罗斯福新政时期,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国家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信用 C.发展对外贸易 D.稳定社会秩序
6.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
A.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7.简答题
(1)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它是由哪些国际会议构成的?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最早从哪个国家的哪个领域爆发?
(2)美国,金融领域。
(3)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3)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顾维钧虽然再次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的意愿,并作了出色的发言,但1919年4月29日,美、英、法三国代表约见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把最高会议决定的方案通知中国,最终决定将日本的无理要求纳入对德和约。
材料二:该条约的实质是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一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和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最高会议对中国提出的要求的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问题一: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问题二:材料二中“该条约”是什么条约?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二:《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问题三:上述材料相关的国际会议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这两次会议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从中国在会议中的遭遇,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问题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9.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完成了从建国到强盛的华丽转变,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独立之路】
材料一: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说:“北美似乎由上帝的意志决定最终会成为一个国家。”
问题一:美国成为一个国家后的第一任总统是谁?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问题一:华盛顿;带领美国赢得民族独立。
【重建之路】
材料二:1941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问题二:材料中的“恐惧”什么事件?此事件的最早爆发于哪个国家的哪个领域?
问题二:“恐惧”: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国家:美国。
领域:金融领域。
问题三:为摆脱“恐惧”,他采取的行动是什么?措施有哪些?
问题三:行动:实行罗斯福新政。
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缩减耕地,屠宰牲畜;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强国之路】
问题四:有人说:“美国强盛的因素很多。”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实例说明上述观点。
问题四:实现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自由、平等;适时调整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杰出人物的推动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29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罗斯福新政” 课后巩固作业】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A
B
A
A
C
7.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美国,金融领域。
(3)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8.问题一: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问题二:《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问题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9. 问题一:华盛顿;带领美国赢得民族独立。
问题二:“恐惧”: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地点:美国;领域:金融领域。
问题三:行动:实行罗斯福新政。
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缩减耕地,屠宰牲畜;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问题四:实现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自由、平等;适时调整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杰出人物的推动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