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中国近代史
第10讲:鸦片战争
考点表述
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八上P2—5)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上P8—9)
近年深圳中考考查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查点
2017年
选择
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016年
选择
2+2
《南京条约》;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
2015年
材料
2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时政联系
让毒品远离青少年。圆明园流失文物重现于世,警醒国人勿忘国耻。 吸取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坚持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深圳考什么?---考情通览
考点全解
考点一: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八上P2—5)
1.虎门销烟。(八上P2—4)
①时间:1839年6月。
②经过:林则徐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八上P4)
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③时间: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
④经过:
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作战: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清廷感到有失尊严,与英军战斗一年多,清军节节失利。求和: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廷被迫求和。
⑤结果: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3.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八上P4—5)
①内容及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②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败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巧记法】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哥赔五双鞋,广厦福宁上” 。(哥:割让香港岛;赔:赔偿2100万银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鞋:关税应同英国协商决定,“广厦福宁上”为五处通商口岸由南至北顺序。)
也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五口通商;“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4.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失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②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军事和封建经济落后。
③西方:西方各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经济技术发达;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军事优势。
启示:
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③中国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上P8—9)
1.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入侵国家: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了皇家园林圆明园,为掩盖其罪行,又放火焚烧。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
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留着封建剥削制度。
导学与拓展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1.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急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获取商业利益。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鸦片战争破坏中国主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3.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是什么?
4.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和继续。
易错警示与点拨
1. 《南京条约》割让给英国的领土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地区”。英国向清政府索要的战争赔款是2100万元,而不是2100万两白银。
2.《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不但要识记名称,也要明确其相对应的地理位置。
3.注意: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要注意“圆明园”的正确写法。
如何备考?--应考训练
一.课前小测:
自我评价
共21 空
填写正确 空
正确率 %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为牟取暴利,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林则徐在广东 虎门 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③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国货物进出中国海关应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典图填空练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 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再次发动战争。右图为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洗劫焚烧。这次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基础过关:
自我评价
共12题
正确 题
正确率 %
1.清道光年间他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琦善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2.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 占领香港岛?? ????? B.虎门销烟使英国遭受重大损失
C. 打开中国市场?? ?????? D.向中国输出的呢绒布匹很难卖出去
4.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鸦片战争爆发于( )
A.1840年 B.1856年 C.1894年 D.1900年
5.鸦片战争最先爆发在哪个海域( )
A.黄海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6.右图是某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示意图,根据材料判断,你
认为,在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1901年,北京
B.1895年,马关
C.1842年,南京
D.1842年,北京
7.《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意图的是( )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通商口岸
D.走私鸦片
8.这个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谈判达成,而是在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瑗珲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马关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D.《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10.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 ?B.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C.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市场更加开放 ????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1.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铜鼠首和兔首(右图)被法国皮诺家
族无偿捐赠给中国,直接导致这些文物流失的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武器装备落后?? B.社会制度的落后
C.当时中国社会经济落后?? D.清政府与英国斗争的决心不坚定
三.中考演练:
13.(2017·潍坊市)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 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
14.(2017·聊城市)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入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2017·广东省)观察下表,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6.(2017·苏州市)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7.(2017·深圳市)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四.综合提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华东师大版
材料三:
材料四: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
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
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
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
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问题一:从材料一、二、三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由哪个国家发动的?
问题一:英国。
问题二:根据材料三,鸦片战争后,清朝与该国签订的《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二:中国领土,司法、关税主权受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三:材料四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请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这两个强盗犯下的暴行。
问题三:夏宫:圆明园;强盗:英国、法国(英法联军)。暴行: 英法联军洗劫并放火烧毁了宏伟华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问题四: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①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工业化道路,科技发达;而中国仍是封建落后的农业国;②列强的军事实力强大,军事装备先进;而中国则相对落后。
问题五: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问题五: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③中国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9.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一:宋元时期中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请列出这一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名称。
问题一:大商港有广州、泉州。
问题二: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谈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二: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问题三:上图所示通商口岸是在哪次战争后被迫开放的?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三:战争;鸦片战争。社会性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0讲:“鸦片战争” 】答案
【课前小测】
1.市场、中国、虎门、1840、1842、南京条约。
2.香港岛、2100、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税款、半殖民地、近代史。
3. 市场、圆明园、第二次鸦片、英法、半殖民地。
【基础过关、中考演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A
C
A
D
C
C
A
A
C
B
B
A
B
D
A
B
【第10讲“鸦片战争” 课后巩固作业】
1.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
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
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
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2.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的禁烟运动
C.英国希望同中国建立良好贸易关系
D.英国外贸入超地位不利
3.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70多年前在这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规定(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五处为通商口岸
B.割香港岛和辽东半岛给英国
C.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这个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谈判达成,而是在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割占中国香港岛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在中国设立工厂 D.抢劫北京城
6.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7.简答题
(1)既是在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口岸,也是今天改革开放建立的经济特区,这个是什么城市?
(1)厦门。
(2)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败。
(3)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
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右图废墟的残垣断壁,
向人们诉说了什么?有什么警示作用?
(3)向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它警示中国人──勿忘国耻,激发我们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4)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共同点是什么?
(4)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都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问题一:闭关锁国政策。
问题二: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二:战争:鸦片战争。界碑: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问题三: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问题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来说是屈辱的。战败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逐步强大起来。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问题一: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者;英法联军。
问题二: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什么地方?
问题二: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问题三: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
问题三: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第10讲“鸦片战争” 课后巩固作业】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A
C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