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中国近代史
第16讲: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
考点表述
①九一八事变(八上P70—71);西安事变。(八上P71—72)
②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八上P74—76)
③南京大屠杀。(八上P76—77)
④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八上P79—81)
⑤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八上P82—83)
近年深圳中考考查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查点
2017年
选择
2+2
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
2016年
选择
2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2015年
选择、材料
2+3
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时政联系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系统、准确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个抗战历程。
考什么?---考情通览
考点全解
考点一:九一八事变。(八上P70—71)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地点:东北沈阳北郊柳条湖。
3.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4.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被炸的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5.蒋介石对事变的态度:下令不抵抗。
6.结果:四个多月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7.影响: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考点二:西安事变。(八上P71—72)
1.西安事变的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进一步侵略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关头。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坚持内战,并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2.西安事变的经过。
①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②时间:1936年12月12日。
③概况: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3.西安事变的结果和意义:
①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②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1927 --1937年)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巧记法】等差数列记忆法: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字规律来记忆。例如,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921年中共诞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考点三: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八上P74—76)
1.背景: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包围北平。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2.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
3.结果:佟麟阁、赵登禹等爱国将领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4.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考点四:第二次国共合作。(八上P72、P76)
1.初步确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正式确立:1937年9月,国民党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破裂: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6)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抵抗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结果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失败
取得抗战的胜利
考点五:南京大屠杀。(八上P76—77)
1.背景: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2.南京大屠杀: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①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同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②日本应该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
③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勿忘国耻,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考点六: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八上P79—81)
战役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时间
1938年春
1940年下半年
战场
山东台儿庄
华北地区
目的
阻止日军南下进攻徐州。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指挥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
战果
中国军队包围打击日军,共歼敌一万多人。
歼敌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敌人据点3000多个。
地位
(评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考点七: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八上P82—83)
1.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确认。这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放假1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②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
③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问题导学与拓展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展了哪些局部抗战?
1.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抗日游击队: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2.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十四年的抗战?
2.因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就已经在东北地区开战了抗日武装斗争,这是局部抗战的开始。 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表述,更完整、更全面、更客观。
3.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内战基本停止,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内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4.日本右翼势力至今不肯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我们应该怎样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4.日军侵占南京时屠杀30万中国同胞是铁一般事实。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5.全国人大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目的是什么?
5.为了缅怀抗战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易错警示与点拨
1. 易错字:兵谏的“谏”;卢沟桥的“卢”;宛平城的“宛”;平型关的“型”。另,几位抗日英雄的名字:杨靖宇、佟麟阁、赵登禹名字也要写正确。
2. 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确立,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 容易混淆的战役评述: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如何备考?--应考训练
一.课前小测:
自我评价
共36 空
填写正确 空
正确率 %
1.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四个多月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为抵抗日军侵略东北,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斗争。这是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2.典图填空练习:右图将军分别为张学良、杨虎城。1936年12月12日他们联合行动,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军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4.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 重庆 。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 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达_三十_万人以上。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5.1938年春,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在司令长官 李宗仁 的指挥下,在山东 台儿庄 与日军决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6.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8年底开始,日军集中兵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 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这就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 最大 规模战役。
7.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二.基础过关:
自我评价
共12题
正确 题
正确率 %
1.“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 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该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3.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指挥。这充分说明了( )
A.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消除
B.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军队的领导权?
C.共产党为了全民族利益,摒弃前嫌?
D.中国的军队已经摆脱了政党指挥,实现了国家化
5.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
6.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战役时间
指挥者
消灭日军
所属战场
重大意义
1938年春
李宗仁
10000多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打击日军嚣张气焰,
鼓舞中国抗战士气
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7.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8.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①沉重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9.1944年5月17日,中外记者团及“随员”21人一行从重庆出发到西北参观,10月下旬返回重庆。不久,记者团中的美国合众社记者福尔曼出版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 该报道最有可能介绍了( )
A.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新面貌 B.东北义勇军拼死杀敌的场面
C.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战斗 D.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
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 九一八事变;② 南京大屠杀;③ 七七事变;④ 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11.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
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下表是关于某次战争的数据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
项目
世界
中国
参战国家和地区(个)
60多
参战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人)
20亿以上
4.5亿
各国军民总共伤亡(人)
9000余万
3500万
战区总面积(平方千米)
2200万
600余万
抗击法西斯军队人数(人)
1100万
240万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冷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三.中考演练:
13.(2017·广东省)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4.(2017·广东省)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形成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5.(2017·深圳市)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6.(2017·深圳市)下表为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该战役是( )
指挥者
战役时间
死伤俘日伪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战斗次数
彭德怀
3个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1800多次
A、贺胜桥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上甘岭战役
17.(2017·河南省)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 )
A.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B.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四.综合提高:
18.识图,回答问题。
问题一: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的后果?这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一: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原因:①中国贫穷落后,综合国力不敌日本;②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
问题二: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的结果?中国取得这次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原因:①这是一场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战争;②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得到了国际的支援。
问题三:对比图1、图2所反映的不同战争结果,谈谈你的感想。
问题三:落后就要挨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团结起来力量大;国共和则民族兴等。
19.2017年1月3日, 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文件(如右)。
材料二: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的殊死抗争和历史功绩。国共两党军队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新华社
材料三:70多年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事业人民的胜利。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战争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华民族为开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 ?? ——新华网
问题一:材料一中提出“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什么意义?
问题一:时间:1931 ---1945年。意义: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系统、准确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个抗战历程。
问题二:标志十四年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以后的抗战与“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的抗战有什么不同?
问题二 :事件:九一八事变。不同点: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全民族抗战。(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抗战,是分散于各地的抗战;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全民抗战,是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战。)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面对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军队是如何团结合作抗战的?请分别列举国共两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取得胜利的战例。
问题三: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战例: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共产党军队(八路军):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
问题四:根据材料三,归纳出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华民族为开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
问题四:特点: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力量,为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争取了时间,也有力地配合了欧洲战场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抗击和牵制了70%以上的日军,使得日军不能轻易南下,打乱了法西斯轴心国的整体战略部署,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16讲: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答案
【课前小测】
1.1931、柳条湖、沈阳、东北、义勇军、杨靖宇、局部。
2.张学良、杨虎城、1936、兵谏、和平、十年内战、初步。
3. 1937、卢沟桥、全国、八路、新四。
4.重庆、居民、士兵、三十。
5.李宗仁、台儿庄、一万、重大。
6.囚笼、彭德怀、华北、交通线、最大。
7.1945、台湾、反侵略。
【基础过关、中考演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B
C
C
B
A
C
A
A
B
D
C
B
B
B
C
B
【第16讲: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课后巩固作业
1.下图是《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十四年抗战说”是把哪一历史事件作为抗日战争的开端( )
“十四年抗战说”蕴含多重意义
□河北军区副司令员 王志国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2.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3. 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见证了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是( )
A.南京总统府 B.江西大旅社 C.延安宝塔山 D.北平卢沟桥
4. 右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度佩用”。该年是( )
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
5.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6.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7.简答题
(1)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2)在抗日战争中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的事件是什么?
(2)南京大屠杀。
(3)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请列举历史上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事件。
(3)①创建黄埔军校;②共同北伐;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我国人民每年都举行抗日战争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4)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材料二:某军事政变发动者发表的《告全体将士书》:我们为什么这样的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地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问题一:材料一、二中所说的“军事政变”,史称什么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发动者是谁?
问题一:事变: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问题二: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发动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问题二:抗日救国(抗议蒋介石对外妥协、对内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问题三:“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解决方针?出发点是什么?
问题三:方针:和平解决。出发点:维护全民族的利益。
问题四: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四: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历史意义: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回答问题。
问题一:日军进攻卢沟桥的借口是什么?
问题一: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问题二: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与1937年发生的七七事变有哪些相同点?
问题二:①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②中国内部不团结也给日本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问题三:根据《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说说卢沟桥所处的位置对中国方面的重要性。
问题三: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
问题四:根据《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说说卢沟桥所处的位置对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性是什么?
问题四:日军如占领卢沟桥,就可以四面完成对北平的包围。
问题五: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为国捐躯的两位将领,请说出他们的姓名。
问题五:佟麟阁、赵登禹。
问题六:卢沟桥事变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问题六: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15讲: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课后巩固作业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D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