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16 08:4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同学们好!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蜡烛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各种蜡烛虽然颜色及形状存在差异,但主要成分都是石蜡 1、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 2、请按表1-2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燃烧的现象。产生一缕“白烟”,点燃它,火焰窜回烛芯(6)吹灭蜡烛,观察现象石蜡燃烧前先熔化,再气化。
白烟是气化的石蜡凝华后产生的石蜡固体引出一缕“白烟”(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插入火焰中石蜡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4)在火焰上方罩一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蜡燃烧时生成了水烧杯壁上产生水雾(3)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石蜡燃烧前先熔化,燃烧时发光、放热有明亮的火焰,火焰轻轻摇曳,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白色(也可能是其它颜色),固体(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在火焰的上方罩一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小结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蜡烛燃烧过程石蜡的熔化和气化石蜡燃烧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CO2O2H2O烛泪流淌熄灭蜡烛时产生一缕白烟,点燃白烟,火焰会窜回烛芯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根本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物质(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观 察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物质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
我们可以用自己感官,还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物质的状态、颜色和气味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4)现象:化学变化中常伴有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仔细观察下列实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煤油燃烧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发光、放热,产生的火焰和黑烟
产生黄色沉淀
产生白烟
无色溶液中加入另一无色溶液上列实验现象说明这些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这些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指出下列变化中能量的变化1、石蜡燃烧:_______转化的_______和_______2、电池放电:_______转化的_______3、电池充电:_______转化的_________4、光合作用:_______转化的_________化学能内能光能化学能电能电能化学能光能化学能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水结成冰??
2.纸张燃烧
3.食物腐败???
4.瓷器破碎
5.木条折断???
6.葡萄酿酒
7.光合作用??
8.湿衣服晾干
9.呼吸作用
10.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1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2.电灯通电发光
13.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4.钢铁生锈
15.卫生球“升华”
16.爆炸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颜色变化 B 有新物质生成
C 有发热发光的现象 D 有固、液、气三态变化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石蜡燃烧 B 钢铁生锈
C 水结为冰 D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牛奶变酸 B 酒精挥发
C 锅炉爆炸 D 石蜡熔化5、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变色 B 爆炸 C 发光 D 燃烧6、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磨杵成针 B 死灰复燃 C 木已成舟 D 积土成山BCADB7、能证明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 发光 B生成二氧化硫
C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放热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C9、课本P11交流与讨论将金刚石加工成钻石比较困难金刚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面消失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这是因为金刚石具有硬度大的性质和可燃性性质变化决定表现物理变化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化学变化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小结: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定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2)根本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导热导电性、挥发性、溶解性等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通过物理变化或不需要变化(3)表述方法:石蜡燃烧化学变化表现出的化学性质石蜡能燃烧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浑浊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了化学变化表现出的化学性质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蔗糖溶于水蔗糖可以溶于水物质的性质通常用“易”或“能”或“可以”等来表述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呢?1、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发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能变成水、二氧化碳???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酒精能燃烧??
8.酒精能挥发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硫能在空气中燃烧
B 碳酸氢铵受热能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C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D 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C3、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4℃时水的密度是1g/cm3
B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氧气加压降温能变成淡蓝色液态氧C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用煤气做燃料
B 用铜做导线
C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 用铁制成锅A5、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 加碘食盐
B 无磷洗衣粉
C 无铅汽油
D 无氟冰箱A6、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在下列括号内: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为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可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7、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2)苯的化学性质有:8、如何区别家中的下列物质:
(1)食盐水和自来水
(2)白酒和食醋
(3)铁块和铜块
(4)白糖和面粉
(5)石灰水和自来水分别用舌尝,有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自来水分别用鼻子闻,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观察颜色,银白色的是铁块,红色的是铜块取样,加水溶解,能溶解的是白糖,不能溶解的是面粉取样,用吸管向其中吹气,有白色浑浊出现的是石灰水,不变浑浊的是自来水谜 语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打一物质)空气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在存在着。
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风的形成
倒扣在水中的杯子中有空隙
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
风的形成
倒扣在水中的杯子中有空隙
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
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演示,并注意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打开止水夹前,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打开止水夹后,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磷+氧气●发令枪、烟幕弹利用了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性质3、实验结论:●可用红磷除去灯泡中的氧气P O2 P2O5(白色固体)(暗红色固体)●生成固体,除去瓶中氧气,并使瓶中的压强变小,使等体积的水流入集气瓶,因此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五氧化二磷
(1)进入的水不足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①红磷不足
②装置没有冷却
③装置漏气
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水(2)进入的水超过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①没有夹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止水夹(有空气从导管口逸出)(3)能否用碳、硫等物质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镁代替红磷?为什么? 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生成的是气体,不能使瓶内压强减小,若用需预先在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
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使进入的水大于1/5。4、讨论②插入燃烧匙的速度太慢(4)瓶中剩余的是什么气体?有什么性质?剩余的主要是氮气,性质有:①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②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5)还有哪些方法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到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气密活塞前沿停在12ml处活塞前沿停在8ml处方便;误差小;无污染例2 如上图,两边注射器中共封有空气20ml,点燃酒精灯后,反复推拉活塞,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装置内气体的体积总共减少了___________,若有误差,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铜和氧气充分反应铜丝表面变黑色4ml装置不气密;铜丝不足;装置没有完全冷却;反应不充分一百份体积的空气(二)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氧气(O2)
21%氮气(N2) 78%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体积分数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空气成分的发现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经过两年多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稀有气体。(三)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注: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 (一般有化学名称且能写出它的化学式) ;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但各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并能保持各自原有的化学性质。 物质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 B.洁净的空气 C.氧气 D.“雪碧”饮料 E.蒸馏水 F.自来水 G.矿泉水 H.石油 I.铁矿石A C E 2、下列物质没有固定组成的是 ( )
A.蒸馏水 B.硫燃烧的产物 C.铁
D.澄清石灰水 E.氧气 F.蔗糖
G.干冰 H.豆浆 I.酱油D H I从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你能推测氮气具有哪些性质?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加热。现象:得到黑色的残渣解释:都含碳元素反思:为什么它们的性质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不同提出问题:燃着的火柴熄灭后在火柴梗上附有黑色物质;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玻璃片,在玻璃片的下方看到黑色物质;烧烤会导致食物的表面变焦、烧烤时间越长、变焦程度越大,这些黑色物质是否相同?实验:为什么铁矿石可以炼成铁,却不能炼成金?因为铁矿石含有铁元素,而不含金元素为什么水可以制取氢气,却不能把水变成油?因为水中有氢元素,而不含碳元素 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物质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种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性质却不同?(四)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成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决定决定用途与制法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性质和用途也不同。
金刚石硬度大,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不导电,
用于刻划玻璃、制作钻石;
石墨质软,能导电,有润滑性,
用于制铅笔芯、电极、高温润滑剂等。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用化学的方法可以制取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质,也可制取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 例如煤、石油、天然气仅作燃料烧十分可惜,因为它们可以加工成更好的燃料,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染料、化肥、化学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本节小结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化学研究的对象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