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鱼儿的奥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一单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共设置了四个活动标题,前三个活动以鱼的家为引子,引导学生探究自然水域问题、水受污染的原因、污水的防治和水资源的保护以及水的净化方法。《鱼儿的奥秘》则强调引导学生观察鱼,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研讨交流活动,自己归纳概括出鱼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情分析
1.直接经验
四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几乎都见过鱼、吃过鱼,所以对鱼的外形(如身体外部呈流线型、有鳞等)、内部结构有所了解(如身体内由刺、有肌肉等)。但这种了解有时有所局限的。比如,所接触的鱼的种类不多,仅限于常见品种,比如金鱼、鲤鱼、草鱼等。就身体内部结构来说,对其内部器官的分布于构成大多缺乏了解。
2.间接经验
学生通过阅读或通过他人,知道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是因为有可以在水中呼吸的腮。并且了解一些特殊的个案。比如“鲸鱼”不是鱼,因为它胎生。另外可能还听说过会飞的鱼等比较特殊的鱼类。
3.能力方面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应该已经经历过一些“做中学”形式的探究活动,因此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与提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初步的计划于组织能力。这些都将成为本节课的可用资源。
4.现象与已有认知的冲突点
①鱼不停的张嘴是在吃食物吗?
②鱼会游泳,但身体的哪一部分是负责运动的?
③叫鱼的都是鱼吗?鉴别的标准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研究,了解鱼类的共同特征。
2.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提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鱼类的共同特征。
2.自主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评价任务
1.知道鱼的共同特征。
2.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
3.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与同伴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鱼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各种活鱼、夹子、剪刀、食物、放大镜、蓝墨水和滴管(钢笔)、水槽等材料和工具、小科学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请大家仔细听谜语,边听边想,听完之后再回答问题。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没脚也没手,能在水中游。
生:鱼。
师:下面咱们就来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鱼吧。(教师放课件)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朋友,以此激发探究鱼儿的兴趣。
师:欣赏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鱼的资料。那么你了解了鱼的哪些知识?你从哪里搜集来的资料?生答。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感受到同学们对老师课前布置的任务完成得都很好!
师:关于鱼,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课题:鱼儿的奥秘)
二、小组商议,明确规则。
1.教师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面请各组根据已有的条件,从中选择一个适合你们组研究的问题,并商议一下活动的规则,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去商议规则。(课件出示活动建议)
(1)确定研究问题
(2)采用研究方法
(3)明确成员分工
(4)商议研究思路
(5)选择实验材料
(6)注意哪些规则
2.请各组从中选择一个适合你们组研究的问题,并商议一下活动的规则。小组商议确定研究方向,探究思路,所需材料和活动规则。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加以适当指导。
3.组织小组交流活动规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师: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活动规则?
三、自主探究,获取事实。
1.下面请各组组长到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超市”中领取材料,按照你们制定的活动规则研究!比一比,哪一组观察得仔细,发现鱼儿的奥秘最多,发现一个就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在“小科学家记录表”上。
2.学生亲历探究并认真做记录,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小组中进行指导,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四、交流成果,归纳结论。
1.学生整理实验材料。
2.交流研究成果。
(1)同学们,现在我们召开一个研究成果发布会!(课件出示“研究发布会”的背景)每个小组发现一个奥秘将获得一颗红星,听的最认真的小组也将获得一颗红星。我宣布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在开始!
(2)各组交流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发布会”各组交流发现几种常见鱼的呼吸、运动、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在汇报交流各组的发现时,教师要及时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或“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还有补充”,使学生充分地汇报研究结果,使收集的资料更加真实、生动、具体,为下面的思维加工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教师适时播放课件,便于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如:鱼是怎样用鳃呼吸?怎样根据鱼鳞来判断年龄?鱼是怎样繁殖后代?
3.纳概括鱼的共同特征。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发现了鲤鱼、鲫鱼、草鱼、金鱼的许多奥秘,那么你能总结出这些鱼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2)通过比较、联想其他的鱼是否也有这些特征。
(3)推想、归纳概括出鱼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都是鱼。(生说师板书)
4.统计各组的红星数量。宣布发布会成功。
五、实际运用,深化认知。
1.师:今天鱼儿要召开一次家族大会,很多动物都浩浩荡荡地赶来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能参加这次会议的。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哪些动物能够顺利地进场,哪些会被扫地出门!(出示课件)
2.师:同学们真棒!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它们是不是鱼的?
师:鱼的共同特征是——(生说)(教师播放课件“介绍海马”的视频)。
师小结:大家真是称职的小判官。我们知道有些动物虽然他的名字叫鱼,比如:鳄鱼等,但它们并不具备鱼的共同特征,所以它们不是鱼。而有些动物虽然它们的名字不叫鱼,比如:海马、泥鳅等等,可它们都具有鱼的共同特征,所以它们是鱼!
六、总结活动,提出希望。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其实,鱼儿的奥秘可不只这些呢!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奇妙的东西,比如:鱼为什么能够在水中上浮和下沉?
在今天的研究过程中,你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发现鱼的许多奥秘,还总结出鱼儿的共同特征。老师为有你们这么棒的学生而骄傲!希望你们每一节课都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学科学,用你们的慧眼去观察,用你们的亲身实践去检验,探究事物本质的奥秘!
板书设计
鱼儿的奥秘
身体表面有鳞
用鳃呼吸
共同特征 靠鳍游动
用卵繁殖后代
终生生活在水中
教学反思
上课刚开始,利用猜谜语、看课件引人入胜,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鱼儿世界中,很快激起学生对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探究发现中。
在学生小组商议活动规则时,教师提供“活动建议”,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他们可以参考教师提供框架,明确活动规则,有条理地开展探究,减少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使探究更加全面。重点培养了学生“能在小组商议,明确活动规则”的主体探究能力。
小组商议后,明确了使用的材料,派小组长到“材料超市”里选取,这又一次培养了学生的计划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在空间和心理上都比较和谐放松,自始至终表现出极高的探究积极性。汇报中既有发现的奖励,又有认真倾听的奖励,起到了双赢的效果。最后的火眼真睛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又调动起来,并且深化认知,明确有的叫鱼却不是鱼,不叫鱼的却符合鱼的特征,是鱼庞大家族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