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即课本第20—2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薄厚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长短、薄厚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几本薄厚不一的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
学生活跃回答后出示主题图。
2、揭示课题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感知比高矮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淘气和笑笑在比身高,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谁矮?
(出示比高矮图片)
第一幅图:(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第二幅图:(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比较)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生1和生2比,生1高
生1和生3比,生1矮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比较长短。
出示两个同学比较跳绳长短的情境。
引导学生注意比较长短时要注意什么,并拿出自己带来的绳子跟同学的进行比较。
在集体交流并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一端对齐 。
(三)知识应用,开展探索
出示情境图,比较两条路,哪条长?
小组交流并反馈。课件演示,观察两条路拉直后的长度。
(四)综合应用。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闯闯智慧岛吧。(21页练一练)
1、快速回答第1题
2、(1) 问:为什么?生:因为第二条绳子没有拉直
第2题 演示: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
4、第3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说说为什么
5、第3题谁最高?谁最矮?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你有什么办法比高矮?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横线。数数占几行?
6、同样是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怎样比这些笔谁长谁短?从短到长排。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数格子。
7、提示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引导数线段。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闯关用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
六、板书设计: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