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小蝌蚪找妈妈
语文部编版 二年级上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肚
哪
宽
顶
眼
睛
皮
孩
跳
迎
披
姨
捕
教
一起摘苹果
新知讲解
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事?
新知讲解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第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小蝌蚪的样子,我们
用“——”画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新知讲解
学习第一自然段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新知讲解
学习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遇到了谁?它们的妈妈
长什么样子的?
新知讲解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新知讲解
填一填: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 )
小蝌蚪看见( )就( )上去
小蝌蚪的妈妈( )腿,( )嘴巴
两条后腿
鲤鱼妈妈
迎
四条
宽
新知讲解
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小蝌蚪又有哪些变化了?这次
又是谁帮助了它们?
新知讲解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新知讲解
填一填: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 )
小蝌蚪看见( )就( )上去
小蝌蚪的妈妈头顶上有( )
披着( )
两条前腿
乌龟
追
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
新知讲解
看图比一比:
迎
追
很高兴,很兴奋,面对面的
遇到主动上前
很快的,有意图从后面追上去
新知讲解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自由朗读并思考:
这时候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它们找到了
妈妈吗?它们的妈妈是谁呢?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它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填一填: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 )
小蝌蚪看见( ),( )碧绿的衣裳
,( )雪白的肚皮,( )一对大眼睛。
变短了
青蛙
披着
露着
鼓着
新知讲解
小蝌蚪听到妈妈的呼喊是怎么做的?学一学。
后腿一( )
向前一( )
( )到了荷叶上
蹬
跳
蹦
新知讲解
学习第六自然段
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小蝌蚪长大了和妈妈一起做什么呢?
新知讲解
这时候,小青蛙的尾巴( )
它们跟着妈妈( )。
不见了
捉害虫
新知讲解
小蝌蚪先长出( ),接着又长出( ),然后尾巴( ), 最后尾巴( ),终于变成青蛙。
青蛙四条腿,( )嘴巴,( )一对大眼睛,披着( ),露着( )。
我来说
两条前腿
两条后腿
变短了
不见了
宽
鼓着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拓展提高
青蛙爱吃小昆虫,善于发现动着的小型昆虫,它捕虫时的动作:一只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青蛙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能发出声音。它最爱在夏天的雨天放声歌唱,炎热的夏天,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偶尔喊几声,时间也很短。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青蛙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每当这时,就会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呱呱"地叫个没完,那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位于喉门软骨上方。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雨后,当你漫步到池塘边,你会听到雄蛙的叫声彼此呼应,此起彼伏,汇成一片大合唱。
拓展提高
它的眼睛鼓鼓的,头部呈三角形,加上爬行动作很迟钝,也许你会以为它有点傻乎乎的。可是,当你稍一走近,就猛地一跳,跳到那飘着浮萍的池塘里。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20倍距离。然后,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过去。
青蛙虽然并不像桡足动物那样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跳跃者,但它们的跳跃能力同样非常出色。在青蛙家族,一些体型较小的成员跳跃距离可达到身长的10倍。根据最近刊登在《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发现,青蛙强大跳跃能力的秘密就隐藏在腿部肌肉内,其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远远超过哺乳动物。跳跃前,青蛙会让自己处于蹲伏姿势同时拉伸后肢肌肉,挑战物理学定律。这种拉伸能够让青蛙产生难以置信的机械能和力量,最终凭借惊人的一跃摆脱潜在威胁。
课堂练习
1.按原文填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前腿
后腿
尾巴
青蛙
课堂总结
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也了解到了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更清楚了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青蛙,保护环境。
我知道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妈妈
青蛙
找
(鲤鱼妈妈 乌龟)
变
(先长两条后腿,再长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
最后尾巴不见了)
作业布置
1、在课外时间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
2、想想你喜欢什么动物,用画笔画出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版二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1.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2.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朗读课文,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能做到保护青蛙,爱护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出示苹果树生字,一起摘苹果。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回忆上节课所学生字 采用游戏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二、深读课文,感知内容。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第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小蝌蚪的样子,我们用“——”画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讲读第二自然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提问: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遇到了谁?它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的? 1.看插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讲读第三自然段。1.讲读第三自然段。提问:小蝌蚪又有哪些变化了?这次又是谁帮助了它们?2.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是四条腿)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讲读第四五自然段。1.讲读第四五自然段。提问:这时候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它们找到了妈妈吗?它们的妈妈是谁呢? 1)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讲读第六自然段。1.讲读第六自然段。提问:小蝌蚪长大了和妈妈一起做什么呢?一起捉青蛙,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三、拓展提高它的眼睛鼓鼓的,头部呈三角形,加上爬行动作很迟钝,也许你会以为它有点傻乎乎的。可是,当你稍一走近,就猛地一跳,跳到那飘着浮萍的池塘里。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20倍距离。然后,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过去。 青蛙虽然并不像桡足动物那样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跳跃者,但它们的跳跃能力同样非常出色。在青蛙家族,一些体型较小的成员跳跃距离可达到身长的10倍。根据最近刊登在《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发现,青蛙强大跳跃能力的秘密就隐藏在腿部肌肉内,其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远远超过哺乳动物。跳跃前,青蛙会让自己处于蹲伏姿势同时拉伸后肢肌肉,挑战物理学定律。这种拉伸能够让青蛙产生难以置信的机械能和力量,最终凭借惊人的一跃摆脱潜在威胁。四、课堂练习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大意。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 阅读课文,增长见识。 完成练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课文6个自然段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到小蝌蚪的变化。 学习第三自然段,小蝌蚪遇到谁,他又变成什么样子了。 通过学习文章的各个自然段了解小蝌蚪的变化。 拓展阅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小结 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也了解到了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更清楚了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青蛙,保护环境。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 → 变 → 青蛙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长尾巴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捉害虫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