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08: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咏物言志《望岳》杜甫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 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作者简介诗歌朗诵拓展延伸写作背景品味鉴赏课后作业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第一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第二首诗作于作者中年时,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而满是失意。第三首作于作者暮年。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
1、夫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2、如何:怎么样。
3、未:没有
4、了:完翻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望不尽它那青翠的山色。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望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
这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注释:
1、造化:大自然。 2、钟:聚集。
3、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4、阴阳:山南山北
5、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翻译: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泰山。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
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说说看。 这二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泰山。
“割”字写出了泰山‘无情’地切断了山的阳光,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形象。注释:
荡:荡漾。 决:裂开。
眦:眼角。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翻译: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赏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遥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赏析“入”字的妙处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形象地写出了黄昏时“归鸟”投林的景象。
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注释:
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绝顶:最高峰。
翻译: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那时将会看到众山都很渺小,尽在眼底。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望 岳
远望
近望
遥望

俯视青 神秀、
(高大)云、鸟众山小(描写)(想象抒情)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课后训练诗歌欣赏。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诗歌写于开元二十八年,正值杜甫漫游齐赵、少年轻狂的一段时期。
1.诗歌前四句以________、________两个极传神的动词,勾勒了骏马凌厉奔驰的雄姿。
2.诗歌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诗人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想要借马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1.批 入
2.诗人积极进取、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感 诗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
?
?1.比喻 颜色 叶子(若答出“颜色金黄”和“叶子碧绿、茂密、繁多”也可。)
2.词人分别用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