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雨的四季》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雨的四季》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20: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雨的四季
(自读)
教学目标
理清全文结构,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文章。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语言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完成学案,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体味优美语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谈雨篇
任务与意图
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接触“雨”。以学生自己对雨的感受与作者的独特体会进行比较更容易使学生有兴趣进入到雨中的世界,聆听雨的声音,欣赏雨的美丽。
过程
提问:请谈谈你对雨的感受?(各抒己见)
导入新课:在刘湛秋先生眼中的雨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先生的《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吧!?
教学活动二:思雨篇
任务与意图
让学生理解文题,更好感受语言的奇妙,拉近与雨的距离,期待感受灵动的雨。
过程
提问: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讨论)
答案:后者:呆板、生硬;前者:灵动,赋予了“雨” 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教学活动三:诵读篇
任务与意图
诵读优美文字,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
一、提点:作者用饱含感情、细腻生动的笔墨为我们呈现出了分外美丽、分外灵动的画面,下面就让我们用情地朗诵里面动人心弦的文字吧!
二、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语句文段。
教学活动四:寻雨篇
任务与意图
浏览文章,借助学案,把握文章脉络,用精炼的语言填写课文提纲;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情感。
过程
根据提示填空,一步一步了解内容
二、学生找出作者喜欢雨的原因,强调雨“永远是美的!”
找出作者在开篇就直抒胸臆:“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他为什么如此喜欢四季之中的雨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原因。!
教学活动五:品雨篇
任务与意图
文章最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语言美,在示范欣赏后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赏析语言,感受作者情感。
过程
一、进一步文中强调语言的美
文中的四季的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吧!
二、抓住方法赏析优美语句
下面你请从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描写角度(正面、侧面)和描写方法(调动感官,点面结合、抓特征等)等方面来分析你喜欢的语句。
用“我喜欢 ,这句运用了 (写法),写出了 雨的 ,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的句式表述出来。可先讲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全班交流。
例如:我喜欢第二段中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这句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并且还巧妙的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小结
在作者笔下没有生命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情感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成长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这种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四季。它们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的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点染了四季,一支升花之笔写活了万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样也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活动六:学雨篇
任务与意图
在赏析了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理赏析的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巩固积累。
过程
一、提问: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把《雨的四季》写得如此打动人心?他用了什么方法?
作者抓住多种景物及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画面,字里行间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
二、整理归纳: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按照顺序层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三、练笔(作业):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种种事物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那就让我们学习其中的方法,也来写一种自己熟悉的景物吧!
要求:300字左右,题目自拟。
教学活动七:听雨篇(机动处理)
任务与意图
听课文朗读。配乐朗诵时间超10分钟,所以这部分可放在课前准备播放一下或有剩余时间时播放,机动处理。
教学总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独特的体会,传神的笔调,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美妙的雨的世界。通过六个主要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较好地引导了他们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相对充分地体验到其中的情感。与作者有了共鸣,那,生活就变得更有气息,变得更加的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