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学科的定义: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________;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__,又叫做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__;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__。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______用途,用途______性质。
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
5.下列家庭用品,你可以根据哪些性质区别?(填字母)
A.气味B.颜色C.味道D.状态
(1)酒精和水:________;(2)冰和水:________;
(3)铜丝和铁丝:________;(4)味精和蔗糖:________。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例1] 下列民间制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佛山剪纸B.潮州木雕
C.信宜竹编D.客家米酒
解析:剪纸、木雕、竹编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酿米酒的原料是糯米,米酒是新生成的物质,因此酿米酒属于化学变化。答案为D。
【重要提示】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但出现类似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触类旁通】
1.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给一杯自来水加热,没沸腾前水中就有很多气泡逸出
B.灯泡通电发光
C.硫酸铜溶于水中,形成蓝色溶液
D.煤油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和黑烟
2.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B.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D.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触类旁通】
3.判断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酒精易挥发;②汽油可燃;③水可变成冰;④食盐有咸味;⑤空气无色无味;⑥银能导电;⑦金属钠很软;⑧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⑨铁的熔点为1535℃;⑩木头能浮于水上;?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尿素受热可分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粮食为原料可酿酒;?食物在空气中放置时间长了易变质。
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重要提示】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物理性质可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量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受热分解等。
培优角度:运用比较法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例2]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A项,两者均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C项,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D项,两者均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答案为B。
【方法技巧】
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可运用比较法从两个角度进行:
(1)概念比较法: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2)关键字判断法:物质性质的叙述中一般有“能”“易”“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B .水的电解C .瓷碗破碎D .干冰升华
2.以下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炸B.燃烧
C.发光发热D.固体受热变成气体
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作致冷剂
B .小苏打——焙制糕点的发酵剂
C .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迹
D .合金钢——制造坦克外壳
4.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
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用海水晒盐 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 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 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
7.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产生新物质
D.析出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8.2015年3月15日,英国北安普敦方济会公交车站进行爆破拆除,巨大的公交车站在6秒钟内被夷为平地,其爆炸属于化学变化。请列举两例你知道的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①矿石粉碎;②火药爆炸;③轮胎爆炸;④金属生锈;⑤铁熔化;⑥水沸腾;⑦汽油挥发;⑧食物腐败;⑨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⑩用高粱酿酒;?可燃物燃烧;?湿衣服晾干;?铜抽成铜丝;?白糖熬成糖块;?泥土压成砖坯;?冰化成水;?燃放烟花爆竹。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1.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矿炼铁B.干冰制冷
C.海水晒盐D.风能发电
2.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
题型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断
3.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黏稠液体B.熔点为-50℃
C.有慢性毒性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题型3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前自主学】
1.分子 原子 性质 组成 结构 变化规律
2.(1)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2)有其他物质生成
(3)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3.(1)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2)决定 反映
4.C
5.(1)A (2)D (3)B (4)C
【课堂互动学】
[触类旁通]
1.D 2.C
3.①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②?????
4.A
【课后高效练】
2.B
5.A 解析:利用钛合金与人体的相容性制造人造骨是钛金属本身的性质,没有通过化学变化表现;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的碱性。
6.D 7.B
8.面粉爆炸 锅炉爆炸
9.①③⑤⑥⑦⑨????? ②④⑧⑩??
10.(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
(2)有剧毒,能在空气中燃烧,有还原性
【综合题型练】
1.A 2.B 3.C
4.D 解析:B项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故有直接关系;D项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是因为能供给呼吸,与密度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