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学习重点:
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课前预习: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被称为理想“绿色能源”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无烟煤 D.石油2.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3.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减少酸雨的形成
4.哈尔滨市计划在近几年内将市民家用煤气改换成来自大庆市的天然气。下列关于天然气这一能源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和氢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天然气的使用不能引起温室效应 C.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D.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而又较洁净的气体燃料5.“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B.将废弃的秸杆就地焚烧 C.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能源
D.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6.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氢气让人喜欢让人忧 B.煤气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潜伏着无形杀手 C.煤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D.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虽然取之不尽,但也应节约使用7.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又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挑战。探求能源利用的新途径是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以下探究能源利用的途径不恰当的是( ) A.更多地利用木材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
C.增加风力发电量 D.增加核发电量8.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太阳能?9.燃料电池—就是利用燃料的燃烧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下面适合在航天飞机上使用的燃料电池的是( ) A.液氢——液氧 B.甲烷——氧气
C.一氧化碳——液氧 D. 碳粉——氧气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放出 B.人类应更多地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C.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D.人体活动所需能量与食物在体内的化学反应有关11.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实验目的】
加深的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互学探究
探究点 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
讨论交流 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1.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 燃烧的条件之二
【实验操作】(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燃烧了。
(2)刚开始滤纸片与乒乓球片都没有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燃烧的条件之三
【实验操作】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反复几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由远及近向火焰,火焰逐渐变小,当烧杯迅速离开后,火焰恢复,如烧杯不离开时,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时,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上的酒精燃烧放出热量传给了棉花球,使其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当蘸有水的棉花球上的水分蒸发完之后,棉花球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使温度上升,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达到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现象: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
说明着火点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可燃物不易燃烧。
课堂练习: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在空气中最容易燃烧的物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图标,表示易燃物质的是( )
A B C D
4.2010年5月22日,东营区黄河路一汽车发生自燃(如图)。当汽车电器、线路、供油系统等发生故障时,不需要外界火源作用,只是本身受空气氧化或夏季炎热的天气,积热不散,达到自燃点就会引起自行燃烧。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叙述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消防队员用水灭火主要是能迅速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为了给车辆换装高档音响、改进造型等,随意改装线路
C.从燃烧的条件看,汽车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是积热不散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保障人身安全,车辆一定要配备灭火器
5.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B.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C.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D.白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
6.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8.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9.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10.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变霉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11.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中,下列物质暂不进行监测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12. 在实验室中常将白磷浸泡在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
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的物质 D.将白磷溶解不易着火
13.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4.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5.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 D.石油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
(1)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________原理灭火(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8.下面是有关化石燃料和新能源的知识,请根据要求作答。(1)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 。 A.氢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有影响 B.制备氢气耗能大,成本高 C.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原料匮乏 D.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低于同质量气体燃料(2)通过化学学习,你是否已经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初步了解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可供家庭用的气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燃烧产物无污染,可作高能燃料的是_________。
19.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②新能源汽车不需要任何能源;③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④燃料燃烧,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0.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②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③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④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