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五年级上桂美版1中外绘画作品欣赏课件(88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五年级上桂美版1中外绘画作品欣赏课件(88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7-16 15:4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8张PPT。中外绘画作品鉴赏一、绘画的文化与鉴赏1.中西绘画的差异(1)中国画重视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重视空白的运用。西方绘画凌驾于自然之上,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的效果。
(2)中国画重在“写”,表现精神,偏意象;西方绘画重在“仿”,临摹事物,偏具象。
2.作品风格的差异(1)从形式、形象及艺术语言入手;
(2)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的特征;
(4)对作品内涵的探究和领悟。
二、中国绘画作品赏析以线造型、书法入画,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特色。

国画的墨色变化和以线条为主的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多种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提炼概括技巧,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因而成为光辉灿烂的民族绘画艺术。中国画线条的美感是油画所没有的。
国画的表现手法: 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留白等。
中国画:
在技法上分为工笔画、写意画
在题材上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1)? 工笔画: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2)? 写意画: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1)? 人物画:凡以人物为内容的绘画统称人物画。
2)? 山水画:是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3)?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门类中特有的一种绘画画种。以描绘花卉、竹石、鸟虫等为作画主体。洛神赋图卷(局部)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局部)送子天王图 唐 吴道子吴道子,唐朝著名道释画家,善画线描,后人称其线条为“吴带当风”,被尊为“画圣”簪花仕女图 唐 周肪描写了宫廷女子闲逸的生活情景,正值春夏之交,一群浓妆花艳的女子在空旷的庭院自由自在的嬉戏,有的在戏犬,有的赏花,有的在扑碟。簪花仕女图 (局部)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梁楷 “泼墨仙人图 ”(人物画 )梁楷,南宋画家,好饮酒,性格豪放不羁,皇帝授予他金带,他不受,将金带放在院中,离职而去,人称“梁疯子”。
这幅画以饱和,简单的笔墨表现了一位仙人步履蹒跚带有幽默感的醉态。造型十分奇特。他的艺术风格与前代以及同时代的画家差别很大,超过同时代的任何画家,是一位十分有个性的画家,对后来的写意话有很大影响。当代人物画作品范宽 “雪景寒林图”(山水画 ) 《雪景寒林图》,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之一。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此外还应注意画出林木浓密、枝桠锐利的感觉。 踏歌图 南宋 马远倪瓒,我国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渔庄秋霁图 元 倪瓒望泉听风图 明 唐伯虎当代山水画作品写生珍禽图 五代 黄荃《花鸟图册 》 明 八大山人 此图画七只虾,在水中活泼、灵敏、机警地游动着,很有生命力。一种形象的锤炼要靠观察和细心,画中虾在警觉中双目便横向两侧,使虾增添了神彩。整幅画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细节却极为精细。齐白石的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齐白石绘画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东西,他不画。第二大特色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画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极普通,但对平民百姓‘贡献’最大的东西。齐白石 “虾”当代花鸟画作品三、西方绘画作品赏析 油画是一种将植物油与颜料、树脂进行混合,绘制于经过处理的画布、木板、纸板以及建筑墙面的绘画,在西方绘画中是一个主要画种。油画能充分发挥线条、形体、色彩、明暗调子以及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力,准确、真实地表现特定时空环境中的事物,创造感人的视觉艺术形象。油画的工具与材料1.颜料
2.绘画用媒介剂
3.绘画依托材料-画纸、板料4.绘画依托材料--画布、画框
5.画具--画笔、画刀
6.画具--调色板、画箱
油画的流派分类第一类: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第二类: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西斯廷圣母》油彩 德国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
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
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
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
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
升华的精神享受 拉斐尔创作的最有名的圣母像 《大公爵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 、 《花园中的圣母》 、 《椅子中的圣母》等 《雅典学院》拉斐尔最著名的壁画是为梵蒂冈宫绘制的《雅典学院》。这幅巨型壁画把古希腊以来的50多个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类的创造力《圣礼之争》 《圣礼之争》是一半圆形庞大构图。天上的人群和地下的人群均排列成弧形,地面上画的是人数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天上画的是神的三位一体: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鸽子,12圣徒围成半圆坐在耶稣的两边。整个画面人物虽多,但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神态各异的人物活动都是紧密相联,互相呼应《披纱巾的少女》又名唐娜·维拉塔 据说是拉斐尔的情人芙纳蕾娜的肖像,在这位女子肖像中,画家不仅描绘了她的美丽和多情,更是运用了一种极为丰富的色彩语言。在这个形象上,宗教的神秘意味荡然无存,突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人《基督显圣》 《基督显圣》又名《基督变容图》
是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美第奇
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
画,也是拉斐尔临终前的最后一幅
杰作 拉斐尔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圣母像。他的圣母寓崇高于平凡,是平民式的母亲,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歌颂普通女性之美。

拉斐尔的圣母美的不得了,这种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质,绝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尔又透过圣母,表达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种理想美、这世间是有着绝对美的观念的《椅中圣母》拉斐尔·桑西?(意大利?)《岩间圣母》第一幅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另一幅则收藏于伦敦国立美术馆 在达芬奇构图稳定的和谐画面上,风景不
再是简单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环绕于人物
四周,自然和人物融为一体,这种真实感
赋予画面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动
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
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
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
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1495,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安吉里之战》 达·芬奇创作这幅画是确凿无疑的。1504年达·芬奇开始了一项巨大的艺术工程:在佛罗伦萨维吉奥宫市政会议大厅的墙壁上描绘《安吉里之战》,表现的是战马和士兵在战斗中的情景,这是为了纪念1440年米兰军队的“佛罗伦萨之败”
达·芬奇创作的这幅画在当时被认为是代表达·芬奇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不是很清楚了。这幅画是已经完成,还是后来被完全毁掉,成了永久的谜团。这幅画就这样成了世界艺术史上十大悬案之一 《圣安娜与圣母子》 68×112厘米 现藏地巴黎卢浮宫《圣安娜与圣母子》绘画的传神,如果
仔细观察,达芬奇的圣安娜与圣母子,
三个人的眼神是各不相同,圣安娜是慈
祥,圣母是摒弃感情的圣洁,而圣子则
是超越年龄和活动的慈爱和坚毅。这种
细致的刻画,将这一幅与其他家庭场景
区分开来,看到他的人会第一时间感到
它的与众不同,亦是不可言喻的神圣和
光辉充满画面《博士来拜》 达·芬奇的名画之一 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收藏 画作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诞生之时 东方三 博士前来朝拜的故事
这幅画虽未完成,却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探讨已大大超越同侪,预示文艺复兴风格的到来《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让.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
描绘的是一位端庄优美的贵妇人,画中沙发上的外衣、手套和扇子似乎说明她正准备外出或刚从外面回来。作者将人物的皮肤和各种物件的质感处理得维纱维肖,在表现手法上其造型丰满圆润,线条柔美流畅,色彩清纯恬淡,衬托出女主公的高雅气质。艾普松赛马 席里柯? 席里柯从小就喜欢骑马,也喜欢画马,这一郊外赛马的激烈场面不仅反映了席里柯对赛马比赛的极大兴趣和当时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激奋豪放的个性特征及在色彩表现上受英国风景画家的强烈影响。这种在构图、动势、色彩、光景及环境、气氛上的新的探索打破了传统古典规范平和宁静的画风,对法国的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美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席里柯是一个热情洋溢、富于幻想的画家,1821年,他根据在英国艾普松郊外参加赛马会的真实感受创作了《艾普松赛马》。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1816年,“梅杜萨”号军舰由于指挥者无能,触礁沉没,军官乘救生艇逃命,并对试图登艇的士兵开枪。义愤填膺的借里柯当即创作了巨幅油画<梅杜萨之筏>,该画取金字塔式的构图,右下角是已被浸泡得变色的尸体,左面是抱着儿子遗体,衰弱得无法动弹的老水手,第三组人是坚持了14天的幸存者,他们发现了海平面上的一点帆影;正在把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到高处去挥舞衣衫。画家废寝忘食地工作,在几个月中只到海边去了一下——为了观察乌云密布的天空。这位写实主义的伟大先驱扎了真正的木筏放在画室里,并请来肝炎病人作模特儿,把在惊涛骇浪中漂流的苦难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你长久地置身画前,会有海浪击身的逼真感。当这幅巨作在英国首次展出时,便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但丁的舟 德拉克洛瓦“但丁的舟” 是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幅受到观众注意的作品,这幅作品在沙龙中的展出不仅惊震了巴黎艺术界,同时也使德拉克洛瓦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这幅画包括了他今后风格一切特点的萌芽。由于它确立了某种新的东西,以致引起人们议论纷纷。深暗的调子——主要的表现因素,取代了明亮的调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情节,而且主要是为了满足色彩上的需要。“但丁的舟”就像是相互对立的和用色彩表现出来的亮调子和暗调子的一个和弦。画中的形体塑造效果是由死人的痉挛而僵硬的裸体构成的。前景那个向仰的死者的脸部在绘画上很完美,僵死的颜色加了一些红色的变化,而对比性的笔触则使他的形体失去了浑圆的感觉。德拉克洛瓦 的其他作品希阿岛的屠杀抽前冲锋的阿拉伯骑兵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筛谷的妇女石工1849年完成的《石工》,是库尔贝的重要代表作。这场景是库尔贝在途中亲见的 一幕,石工艰苦的劳活使他震惊了。 画上那个老工人形象非常感人。他跪着一条腿,在低头砸石块,对照身后那个 年轻石工,他的劳动量似乎是超负荷的。再从艺术形式处理上看,画家以两个背朝 着观众的石工姿势来展现,目的是要加强生活形象的偶然性,决非人为化,可是画 面的构图显得不大平衡。观众只能注意到人物的动势。当这幅画在沙龙展出时,官方的舆论与批评有如疾风暴雨。说他爱低级、爱庸 俗,说这种艺术乃是对艺术的玷污。
此画不幸于1945年时被毁了。原作有160×259厘米,原藏德累斯顿 国立画廊。 米勒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
的三大巨匠之一
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
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
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
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
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给
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
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
赢得评论界的赞扬森林中的少女(Young Girl in the Wood at the Hague) 1882年9月,此画画于海牙近郊的森林中。
凡高以速写般的方式,将自然对他的喃喃倾诉,诉诸画中。
靠在树干上的白衣少女,是依据英国插画家马可伊度的作品而作。 吃土豆的农人(The Potato-eaters) 这一幅画作于1885年4月至5月间,为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
此画充满了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暗灰色调子
凡高深爱着扑拙的农人在大地上奋斗的情景,他认为这些与文明化、都市化相较之下,充分地显示出光与力。他明白这幅画或许不合现代趣味,但却是人类自强、自重的一种表现,他渴望着能将这些示诸众人,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和优越感。孤鸟翔空的麦田(A Bird Flying over the Wheat Fields) 画于1887年夏天
这幅画让人感到清新明朗,好象可以听
到远处清新婉转的歌声
这幅画的彩度高,向上向下的短促笔触
使画面洋溢勃勃的生气。麦穗顺着风向
俯偃仔细观看会有一种写实的感觉,同
时又让人觉得在遥远的彼方有一种虚无
缥缈的憧憬 向日葵(Sunflowers)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这幅画有16朵的《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
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
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梵高是世人公认的艺术大师,同时也是
备受争议的“疯狂天才”,其代表作《向
日葵》历来是为人称颂的名画之一。这
幅《向日葵》———竟能引来蜜蜂驻足
花蕊,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吸烟斗(割耳)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他是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
1889年凡高在卢朗陪伴下从阿尔医院返回“黄屋”期间画了两幅自画像 暴风雨似的天空与麦田(Fields under a Stormy Sky) 这一幅画与《群鸦乱飞的麦田》、《多比尼庭院》,是凡高在奥弗所作的最后三大作品
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好象要吞没凡高的一切
在地平线那一端所表现的,不再是德伦特时期作品中可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凄美而恐怖的压迫感 群鸦乱飞的麦田(Crows over the Wheat Fields) 这幅画充满着恐怖、不祥的感觉,凡高似乎已经超越了灵魂上的生死境界,置身于异世界的试炼,并试图将此世界置于笔下
649信写道:“我的生活,从根基上被破坏,我的脚只能颠跛着走。”这正说明当时他画下这幅悲惨的画的心境
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朝自己左胸开了一枪,自杀身亡 奥弗的教堂(The Church of Auvers) 在奥弗,凡高的画以深青色、藏
青色为主。他一生中对于社会的
不理解所作的抗争,对于真善美
所作的追求,还有生存中的苦恼
与欢乐,似乎都孕育在这天空的
蔚蓝里
凡高由教堂开始,经过不同的时
期,最后走到奥弗教堂,完成了
他生命和绘画的旅程……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生前寂寥、死后荣耀的画作一九七八年,在伦敦拍卖会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大约五十九亿日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商业上的巨大利益,与梵高生前卖画所比,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后来,梵高的作品《鸢尾花》和《迦赛医生像》分别以七十三亿及一百二七亿日元卖出。如果说现在画价飞涨是由梵高所引起的,也不为过。可是,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却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巴伯罗?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 西方现代派绘画代表(Pablo Picasso,1881~1973) 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
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
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
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
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全世
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
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 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
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
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
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阿维尼翁的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
《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
《阿维尼翁的少女》不仅是
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
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
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
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
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卡思维勒像》 1910年,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之。
这幅《卡思维勒像》,清楚显示了毕加
索是怎样将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
用于某个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的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890年—1892年,油画,45×57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格尔尼卡》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手拿烟斗的男孩》毕加索1905创作 2004年5月5日,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这个价位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纪录
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
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
是毕加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
经典的作品之一《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立着的裸女》 1905年下半年,与奥里威尔关系破裂后,毕加索进入了他的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土耳其装束的夫人》)。他预示着毕加索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恒的和谐。粗大的造型如同雕像一样简练,没有偶像的背景和与主题无关的任何细节(《立着的裸女》)。造型人物,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不再用什么玫瑰色和淡蓝色,而是用简朴的褐黄色;与此同时,又有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平衡感《斯坦因画像》 (《 Gertrude Stein 》)100 x 81.3cm 1906,巴黎?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他从这位野兽派泰斗那里发现了黑人雕刻,从此迷上了黑人雕刻,并吸收其艺术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这年,毕加索将调色板上的胭脂洗掉,换上灰褐色的颜料,为文学家斯坦因画肖像
这幅《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红时期’跃入‘立体主义时期’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