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16 17:1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初步学会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了解。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实验装置的选择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实验室,自己选择药品和实验装置,并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部分性质。
阅读课本第45—46页的内容,完成如下表格:
如何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小组讨论
阅读课本第45页的有关内容,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是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时,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时,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当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时,可以用排水集气法。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的末端应放在集气瓶口。
课本第45页图2—17中,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教师点拨
要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必须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必须伸入瓶底;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到瓶口内一小部分就行。
跟踪练习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双氧水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需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一氧化氮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装置是(B)
加热高锰酸钾的步骤
小组讨论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试管口为什么要放棉花?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能不能放棉花?(提示:加热氯酸钾时,不能放棉花,否则会发生爆炸。)
检验氧气的操作方法是什么?验证氧气集满的方法是什么?
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验满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教师点拨
收集气体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可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收集纯净的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干燥的气体用排空气法。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验满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跟踪练习
指出下列装置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试管的底部接触了灯芯,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试管口朝上,改为试管略向下倾斜;
导管伸入试管内过长,刚露出橡胶塞即可;
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把导管的末端伸入集气瓶底;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化学实验室有如下实验装置:
A B C D E
(1)小明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他应写出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能用D收集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
(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玲应选择装置A(填序号)。若用右图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a端进入(填“a”或“b”)。
本节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加深对氧气的性质、制取原理的理解。由于实验中注意事项较多,学生动手能力还不强,所以整个实验各种不规范操作频发,教师忙于应对,使整个过程不尽完善,在今后的实验活动中应提前作出预案,把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在实验活动前,以减少实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