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探究。
1.碳的氧化物有几种?
2.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集满,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将已收集好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通过观察: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2.固体二氧化碳的名称是干冰,化学式是CO2。
3.温室气体有:O3、CH4、CO2、氟氯代烷等。
4.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H2OH2CO3。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 色无味的 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
4.干冰的升华:气态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三)酸碱指示剂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四)二氧化碳的检验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跟踪练习
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 用装置A来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 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澄清的石灰水, 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出现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CO2 CaCO3↓+H2O ;
(3) 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
(4) 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证明CO2具有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拓展提升
1.地窖里CO2的含量大于10%以上,人和动物进入地窖时会导致死亡,是因为CO2 (D)
A.有剧毒 B.有腐蚀性 C.会爆炸 D.不能供给呼吸
2.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做鲜蛋保鲜剂的是(D)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3.盛石灰水的细口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 CaCO3 ,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O2CaCO3↓+H2O ;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稀盐酸除去。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汽水瓶时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答案:摇动饮料瓶后打开瓶盖,在瓶口放一块涂有澄清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玻璃片,就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浑浊(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017·镇江)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物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 。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演示进行实验探究为主,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不断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实验,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整节课中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了相关知识。但是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无法正确且很好的区分开来。后面必须加强。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
3.了解一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1.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创设情境】视频播放《煤气中毒新闻报道》。
【投影】①煤气中毒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它使人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②在煤燃烧的过程中,CO是怎样产生的?
③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教师提问】人为什么不易察觉到CO的存在而发生煤气中毒?说明其性质上有什么特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请比较CO2和CO的物理性质并回答:
为防止煤气中毒,有人采取放盆水的方法不(填“是”或“不”)可行。原因是因为CO难溶于水,无法减少室内CO的含量。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为什么物理性质有差异:虽然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化学性质是否也不同呢?不同,二者的分子种类和结构不相同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一:一氧化碳可燃性
煤气的主要成分为 CO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 CO 在燃烧。点燃CO之前,应先验纯 ,否则点燃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 。
实验探究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使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 性,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高温CO2+Cu 。
实验探究三:一氧化碳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冬天用煤火取暖,应注意室内通风 。
3.关于一氧化碳的应用CO有哪些用途?煤炉中煤燃烧时的蓝色火焰是如何产生的?
用途:用作燃料、用于冶炼金属;
蓝色火焰是煤炉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炉膛口接触空气而燃烧产生的。
跟踪练习
1.下列现象能说明燃着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的是(B)
A.火焰呈淡蓝色,扣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B.火焰呈蓝色,扣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无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呈苍白色
D.火焰几乎无色
2.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B)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3.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C)
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②能在空气中燃烧,③常温下能与氧化铜反应,④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⑤在反应中都表现出氧化性,⑥在化学反应中都表现出还原性。
A.②③④⑥ B. 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4.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实验时,先点燃右边的酒精灯,其目的是因为CO有毒,防止CO进入空气而污染空气 。
(2)接下来是先点燃左边的酒精灯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先通一会CO ,理由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
(3)澄清石灰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 。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和反应现象分别是什么?CO+CuO高温CO2+Cu ,黑色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的物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强化训练
1.将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是(A)
A N2、CO2 B N2 C O2、N2 D CO2、CO
2.把10克CO2、 CO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测得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5克,求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答案:78%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氧化碳的各种性质,它既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又可能造福人类。我们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