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理解作者行文安排的妙处。
3、品味本文亲切自然、朴素无华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途径,学习作者用亲切朴素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人生体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勇于深刻解剖自己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忏悔的意义。
教学方法:五步阅读法
教学设想:
安排一课时。尝试“中学语文‘六环’‘五步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让阅读教学回归阅读的本位,让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情境触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享年101岁的“世纪老人”巴金,被公认为20世纪为数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巅峰。他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都很有名,而他的《随想录》被誉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为什么呢?
二:“研究课题”,让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时期,被称为“十年浩劫”。巴金在“十年浩劫”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了“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就是其中的名篇。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大师巴金的心灵世界,共同感受小狗包弟在“文革”中的遭遇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课堂于学生,让语文教学回归阅读的本位
第一步阅读:(通读文本)?紧扣文题,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如:课文讲述了一条可爱的小狗“包弟”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
第二步阅读: (速读文段)??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学生概括段意,分析结构,讨论文章思路)
1、学生概括各自然段段意,然后展示,集体评价,老师小结。
2、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思路。
部分学生发言,全体学生评议补充。
理出课文思路如下: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包弟的亲密接触——包弟成为包袱——送走包弟——送走包弟良心难安——至今不能释怀
第三步阅读:(跳读文段)抓住重点,探究疑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信息,探讨文章内容)
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饱含着真情。学生在阅读中会生成一些问题。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与同桌、邻桌探讨课堂生成问题,然后集体交流探究成果,把握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变化。(探究课堂生成问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可以挑战权威,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课堂可能生成下列问题并展开讨论:
1、?在艺术家和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探究明确:狗的忠诚与人的冷漠、残忍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强烈的触动。
2、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探究明确:引子,引出作者和小狗包弟的故事;交代背景,奠定感情基调——悲伤。
3、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探究明确:(1)事件:怕生、识趣,见到陌生人就跑开了,听到某种声音叫几声就安静了,客厅里作揖;日本朋友拍摄包弟;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爱人讨骨头喂包弟;包弟守候房间门口。(2)特点:突出包弟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等特点。(3)用意:包弟越可爱,越聪明,作者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对它的离开就越悲痛,也为后文作者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伏笔。
4、小狗包弟为什么会成为包袱?作为礼物送不出去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明确:?(1)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有里通外国的嫌疑;养狗本来就是一种奢侈,有“四旧”嫌疑。(2)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小狗的悲剧反映了“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社会现实。
5、小狗包弟被送走后,作者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探究明确: (1)轻松——沉重——愧疚。(2)先是有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想到解剖台上的惨象,感到沉重;为了自保,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感情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6、作家写了时光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探究明确:整整13年过去了,作者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未减。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即完成《随想录》一书自我反省。
7、随着小狗包弟命运的变化,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即要求梳理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提示:作者的情感变化,是随着小狗包弟命运的变化而变化的。
课文思路: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包弟的亲密接触——包弟成为包袱——送走包弟——送走包弟良心难安——至今不能释怀
情感变化:?悲伤—— ?欢快 ?—— ?忧虑 —— ?轻松—— 沉重—— 愧疚
第四步阅读:(浏览全文)筛选信息,归纳中心(学生梳理文章的重点内容,提取重要信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文章中心)
筛选信息,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一):1、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应该善待生命。2、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何况人呢?以此揭露“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3、 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
(二):意义:失去小狗包弟,作者良心难安,13年过去了,但内疚和自责未减;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需要莫大的勇气;“文革”结束后,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从这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勇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对人性的呼唤,足以引起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
归纳中心:课文通过小狗“包弟”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表达了作者的内疚和忏悔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勇于自我解剖、勇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以及对人性的呼唤。
第五步阅读:(精读名段)品味经典,提升感悟(自我反省:通过本文的学习,我学到了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中“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然后谈谈学完这篇课文的收获。如:
感悟一,学习作者勇于深刻解剖自己的高尚人格。
感悟二,借鉴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小狗“包弟”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表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勇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以及对人性的呼唤。
感悟三,学习作者用亲切自然、朴素无华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人生体验能力。
感悟四,学习作者按故事的进程写事、抒情,不过分追求技巧,但感情真挚的笔法。
感悟五,学会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
感悟六,通过学习文中对小狗包弟的描写,学会了灵活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人、物或事的特点。
感悟七,学会了作者引用故事开篇的方法。等等。
四:“拓展延伸”,让激情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
根据课文内容,参照有关资料,讨论“如何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提示: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回顾反思”,总结课堂学习的得失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觉回顾学习情况,总结课堂学习的得失,制定课后复习方案。
六:“布置作业”,强化知识的落实和巩固
作业:
1、你觉得巴金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
2、研读课后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