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当你遇到难题或者不懂的问题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3.不懂就要问
语文部编版 三年级上
孙中山(1866—1925),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创立《五权宪法》,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晚,领导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资料袋
背诵 照例 一段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圈出 练习
背诵 照例 一段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圈出 练习
1
bèi sònɡ
lì
du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quān
liàn
挨
背
1.(说话)声音严厉。 ( )
2.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 )
3.一字也没有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的意思。 ( )
厉声
戒尺
一字不漏
填一填
课文记叙的是 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 的故事。
孙中山
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私塾的老师是怎样教书的?
孙中山为什么要请老师讲讲书里的
意思?
孙中山提出请求后,同学和先生
各是怎样的表现?
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
默读课文,思考:
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私塾的老师是怎样教书的?
老师念,学生跟着念,念熟了,就背诵下来,老师从来不讲意思。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学生跟着老师“咿咿呀呀”的读书,突出了读书的单调无趣。
说明私塾先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也为下文孙中山的提问做了铺垫。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请老师讲讲书里的意思?
因为孙中山虽然把书背了下来,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他觉得这样一味地背诵是没什么用的,所以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书里的意思。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hú)里糊涂(tú)地背,有什么用呢?
说明孙中山敢于思考。
反问句
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能流利地背出昨天的功课,读了几遍就能背出老师新圈出的内容。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是知道提出问题的后果,但是他还是提了出来,体现出他为了求得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
自由读三到七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请求后,同学和先生各是怎样的表现?
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都吓呆了,不敢出声;先生拿着戒尺,严厉地走进他,让孙中山背出刚才要背的那段书,孙中山背了出来,先生这才收起戒尺,跟同学们讲起那段书的意思。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吓呆了”写出了同学们的害怕,“鸦雀无声”写出了课堂的安静。与孙中山不懂就问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孙中山对学习的认真、执著。
为什么要描写同学们的表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先生此时可能会想什么?
刚刚教他背的文章,他一定没背下来,在这里无理取闹。我要用戒尺好好教训教训他。
请表演一下!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背得很准确,说明他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背过课文后才提出想知道意思的要求。
一( )不( )
一言不发 一声不响 一字不错
一去不回 一病不起 一丝不苟
一成不变 一动不动 一毛不拔
一文不值 一窍不通 一字不识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是什么让老师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先生通过检查知道了孙中山真的背熟了书,才想知道书中的意思,不是无理取闹。所以态度发生了变化。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用孙中山的回答结尾,既照应了题目,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讨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聪明
读书刻苦
勤学好问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勤奋,不懂就问。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于问,也会成为有学问的小“老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吧。
不懂
就要问
发生:私塾里上课 只背不讲
发展:
大胆提问 得到肯定
结果:敢于打破惯例的动力
乐于思考
敢于提问
追求真理
这篇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他冒着被先生惩罚的危险,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课文主要讲了( )小时候在( )读书,那时候先生只念不讲书里的( ),孙中山为了弄懂书中讲的意思,( )胆子向先生询问,最终先生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 (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
私塾
意思
壮着
不懂就要问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收集更多的孙中山的故事,读一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3.不懂就要问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bèi sòng hú tú xià dāi jiè chǐ
( ) ( ) ( ) ( )
yán lì ái dǎ qīng chǔ yí duàn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堂( ) 戒( ) 厉( ) 既( )
常( ) 械( ) 历( ) 即( )
详( ) 塾( ) 涂( ) 提( )
祥( ) 熟( ) 途( ) 题( )
三、选字填空。
厉 历
(1)墙上的挂( )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害。
提 题
(3)他(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 )目是《不懂就要问》。
四、填上适当的词语,使词语完整。
流利地( ) 认真地( )
仔细地( ) 厉声地( )
五、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孙中山想________?这样糊里糊涂地背________?有什么用呢________?于是________?他壮着胆子站起来________?问________?先生________?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________?请您给我讲讲吧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时的人非常(仰望 仰慕)大学问家程颐,便专门从很远的地方跑去拜他为师,学习知识。
一个冬天的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他俩(争执 争吵)不下,最后决定一起去请教老师程颐。来到老师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发现老师正卧在床上午休。游酢正想走进去,杨时连忙拦住他说:“老师正在休息,我们不能打扰他,还是在门口等一会儿吧!”
游酢觉得杨时的话很有道理,便和他一起站在门外等候。不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大雪,他俩仍然站在门外等候。雪越下越大,一片片雪花飘下来,落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不停地搓手跺脚(保暖 取暖)。没过多久,他们从头到脚都落满了雪花。
程颐醒后打开门,看到门前积雪已一尺深了,而杨时和游酢正浑身是雪地站在门口。程颐觉得他们很懂礼貌,心里非常感动。
(选自《成语故事 励志篇》新世纪出版社)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从哪里可以看出雪很大,他们立在雪地里很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杨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程颐醒来看到杨时和游酢时,心里非常感动。这时他可能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背诵 糊涂 吓呆 戒尺
严厉 挨打 清楚 一段
二、课堂 戒尺 严厉 既然 详细 私塾 糊涂 提出
经常 机械 经历 立即 慈祥 成熟 前途 问题
三、(1)历(2)厉(3)提(4)题
四、背诵 看书
阅读 质问
五、,;,;?;,;,;:“;,;?;!”
六、(1)孙中山这样想的:糊里糊涂地背显然无用。他是这样做的:问老师背书的意义。
(2)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懂就问,爱学习的人。
七、1.画去:仰望 争吵 保暖
2.从“没过多久,他们从头到脚都落满了雪花” 可以看出雪很大;从“他们不停地搓手跺脚取暖” 可以看出他们立在雪地里很冷。
3.我觉得杨时是一个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人。
4.示例:这两个学生冒着雪等在门口,为了求知不畏寒冬,为了尊师不怕等待,真是不容易啊!我一定要好好教导他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