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05 13: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更定( ) 拥毳衣( )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强饮( )
2.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古诗文中咏雪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联。


5.西湖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你能默写出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文名句吗?至少写出两联。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我能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拿一小船
(3)上下一白
(4)焉得更有此人
2.翻译下面各句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的翻译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我的翻译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
4.请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3)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我选第 题,我的理解是:
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我的理解是:
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我的理解是:
(二)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突兀( ) 如颊( ) 目酣神醉( ) 丁酉( )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突兀层崖中( ) (2)山色如娥( )
(3)已不觉目酣神醉( ) (4)余游西湖始此( )
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
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
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qiánɡ
2.(1)全 (2)这,在此意为“那” (3)只有 (4)罢了 (5)名词作动词,客居,作客 (6)等到 (7)哪 还
3.(1)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4.示例:(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欲将千骑逐。大雪满弓刀。
5. 示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2)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
(一)1.(1)消失 (2)撑,划 (3)全 (4)哪能
2.(1)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2)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罢了。
3.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4.(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2).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3).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5.“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6.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二)1.wù jiá hān yǒu 2.(1)高耸的样子 (2)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3)喝足了酒 (4)从这一次开始 3.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4.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