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2.5地表的变迁教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2.5地表的变迁教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7 19: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的第五课《地表的变迁》。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前四课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地球表面、内部构造以及火山地震等地质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内容呈现双线交错的态势,第一条线是自然力量影响地表线,第二是人类的认识和活动影响地表变迁。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已有所了解,对于地表变迁的原因认识还不深刻,本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来了解地表变迁的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提供的资料对地表以前的情况进行推测 ;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知道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知道岩石的风化过程;知道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以及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乐于交流,愿意倾听和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岩石风化对地表的影响。
教学准备:录像材料、世界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学习今天的科学知识之前,老师将带领同学先去欣赏一部科普短片,注意同学们要从中获取科学信息。
二、认识地表的变迁是漫长的多因素的
1.提问: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据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讨论、推测,并说出理由。
3.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挤压
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形成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由此可见,地球地壳在不断运动,地表也在不断的变化。
4.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北宋时期沈括对了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资料。 获取科学信息,意识到地表到变迁是长期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三、分析猜测造成地表变迁的因素
1.猜测各地不同地貌的成因
(1)谈话提问: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地表在不断的变化,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来听听科学工作者的解释(课件展示)。 好,现在让我们来料流一下你获得了那些科学知识?
同学们可真细心,居然有这么多收获。那你能试着用这些收获来解释下面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吗?
(出示:课件)石林、海边礁石、风蚀石
厉害,那你能说说这沙漠中的漫漫黄沙是怎样形成的吗?
(2)总结提问
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
三、认识岩石的分化
(1)岩石在昼夜和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4)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5)学生交流想法。
(6)小结。
(7)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好多其他因素也可引起岩石这样的变化?
(8)小结: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板书:风化)
师:生物破坏到底指什么?这里主要指植物对地表的影响 (播放录像 植物对地表的影响)引发思考。
三、拓展思考
这样设计把课内学习引申到课下探究,把科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