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3.3 天安门广场教案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3.3 天安门广场教案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7 07: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一、教学内容
天安门广场(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课本第36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第三课时。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目的是使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其中一些照片拍摄的地点(辨别观察者的具体位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
三、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改版,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过本课内容,所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新版教材中,本单元前两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和“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两个知识点。今天这节课,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确定照片的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所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上述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密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难点:准确判断位置2与位置3拍摄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板书)
师:课前老师拍摄了几组学校附近建筑物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你知道老师拍的是哪里吗?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吗?
生:找两名学生介绍(熟悉学生时指导语言:拍摄的是XXXX地方的照片,分别是从 正面、左面、右面拍摄的)
(二)观察校园、探究新知
观察校园图
师:我们接着看一下这组图片。(出示鹏辉小学图片)
生:静悄悄看。
师:你能判断一下,下面四张图片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吗?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自己判断的理由。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巡视,了解学情。
师:组织汇报—谁来说说看你的想法,
生: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师:生说对时,其它同学像他这样也来说说。
生说得不完整时,师引导(大小、距离、参照物)并板书
找其它学生再完整的说一说
(三)回归教材、合作探究
1、观察天安门广场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观察的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建筑物,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
师:出示图片,问学生—有没有去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介绍一下图片上的建筑物。
生:有人介绍
没人知道,老师介绍一下
师:(出示四幅图)有人参观天安门广场时,拍了四组照片,我们一起判断一下,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
师:下面打开书36页,先利用自己手中的模型摆一摆,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摆一摆,小组交流……
师:巡视指导
师:组织汇报:(先出示位置1和位置4)
生:学生说判断的理由
师:看来这两副图片的位置很容易确定,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来。
师:出示位置2和位置3的两副图片—这两副图片分别在哪个位置拍摄的呢?
生:汇报(指导语言:我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什么样的景物)
分别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分别运用了事物间的距离,事物的大小、位置和参照物来判断拍摄地点。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说说判断的理由。
2、模仿参观天安门广场拍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模拟参观《天安门广场》,你想按照怎样顺序呢?
生:选择一个顺序(假如2,3,1,4)
师:好,我们一起来按照这位同学的顺序来参观吧。准备好了吗?
师:我们现在站在2号位置。准备好你的相机……3,2,1(啪:出示图片)
生:看3秒
师:我们继续往前走,到达3号位置,准备……3,2,1(啪:出示图片)
生:看3秒
师:我们继续往前走,到达1号位置,准备……3,2,1(啪:出示图片)
生:看3秒
师:我们继续往前走,到达4号位置,准备……3,2,1(啪:出示图片)
生:看3秒
师:好的,刚才我们分别从2,3,1,4的顺序拍到了不同的照片,现在请你再次看书36页最上面的天安门广场,在脑海中想象从4,1,3,2的顺序游览的话,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色。
生:1分钟观察、想象。
(四)课堂练习、巩固方法
师:原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打开书,自己独立完成37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1)根据远小,近大来判断。根据看到树木的多少来判断。
(2)根据观察范围来判断。
2、地球仪
巩固本课重难点:距离、参照物、远近、
师: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观察物体的知识,看看老师拍摄的这组图片,又是分别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并运用本课的知识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3、机动练习:书38页第2题(1),画一画
(五)、师生交流、总结收获
学生说说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天安门广场
大小(近大远小)
主要建筑物 距离:建筑物距离
参照物
观察物体时,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反思
课前引导学生走入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所以课前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建筑物,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课上我让学生判断自己学校操场的拍摄位置,并说说自己的判段理由。让学生感受观察物体时,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本节课我力求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上有的学生直接进行空间想像,有的学生就要借助实物模型、照片、等手段来进行空间想像,在这个过程中我缺少了让学生经历想象再验证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